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3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汪建华 《考试》2003,(11):51-53
近年来,全国高考地理命题工作者对“大气逆温”这一考点,一考再考,似乎特别钟情于此。而且试题花样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对此,笔者谈点看法,以抛砖引玉。案例1.(1998年全国高考保送生试题)根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29分)  相似文献   
52.
本研究一类三阶拟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多重边界层现象。根据不同的层次引用不同的伸长变量,分别构造具有不同量级的边界层校正项,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利用微分不等式的理论,证明解的一致有效展开式和有关余项估计。  相似文献   
53.
54.
主要研究了一类变系数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边界层问题。先确定边界层的位置,然后用匹配渐近展开法来求得该问题的一阶近似解。  相似文献   
55.
利用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香港、北京和广州三个站2000-2010年期间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的季节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个站点臭氧的时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和大气环流是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象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包括污染源的排放与增加。分别对两中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臭氧的前体化学物质对臭氧浓度的影响都较大,为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56.
结合实际,谈谈逆温天气对牡丹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HgCdTe化合物的晶体生长为例,针对竖直Bridgman晶体生长过程,数值模拟了液相区界面处溶质分凝产生的溶质扩散边界层随拉晶速度和初始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拉晶速度从小变大的情况下,相变界面处溶质扩散受到抑制,浓度边界层变得越来越薄;当初始浓度不同时,分凝系数的变化决定了晶体生长过程中析出成分的多少,从而影响到液相区的溶质扩散情况,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大,溶质边界层有变薄的趋势,并且当初始浓度较大时这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8.
大风天气下北京城市边界层阵风结构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分析北京 32 5米气象塔风温观测资料,研究了大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城市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发现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阵风结构存在如下规律:(1 )大风条件下,对数风廓线规律可适用到 1 5 0m的高度,主要是因为城市下垫面的地面粗糙度较大,使得大风与地面粗糙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加强;(2 )阵风系数在地面附近较大,随高度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递减;(3)阵风强度随高度也呈负指数函数形式递减,但其递减率要小于阵风系数的递减率。  相似文献   
59.
利用匹配条件讨论一类非线性方程的激波解.在一定条件下,当边界条件作微小变化时,激波位置作相应的偏移,激波解的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最终得出了各种方式情形下,对应的激波解与边解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一、基本概念 1.气温直减率与逆温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主要是地面,随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其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100米。气温直减率越大,上下温差就越大,空气对流就强烈。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它是对流运动发展的巨大障碍,空气以水平流动为主,出现单调稳定的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