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86篇
科学研究   175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57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51.
《电子软科学》2007,(12):76-77
很久以来,电信级的DDoS防护一直是电信运营商面对的难题。由于电信的业务特点,电信网络遭受的DDoS攻击流量往往高达数10G。比如中国在2006年破获的最大僵尸网络规模为10万台,每台发出1Mbps流量的话,汇总后的流量高达100G,足以令任何一个运营商的网络服务瘫痪。另外,电信网络要求极高的可用性,绝大多数DDoS防护产品采用在线部署的方式,难以被运营商所接受。  相似文献   
52.
《世界发明》2004,26(3):27-27
  相似文献   
53.
在传统媒体是否消亡的争论声中,报业的日趋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喜的是,报业在数字媒体、新媒体的探索和布局中屡有斩获,信息一次性采集、多形态生成、多渠道发布的全媒体发展思路渐成主流战略。但是,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报业转型后的身份描述尚不清晰,这将直接影响到报业转型路径的选择,制约赢利模式的创新,进而消解转型成效。  相似文献   
54.
王莉 《编辑之友》2011,(5):66-68
手机报是依托手机媒介,由报纸、移动通信商和网络运营商联手搭建的信息传播平台,自2004年进军媒介领域,引领了资讯传播的新时尚,被人们喻为"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出版形式,手机出版掀起了报业数字化之路的第二次浪潮。手机报具有携带方便、读取自由、及时可靠、亲近传播等特点。截至2010年,全国各类报纸整体推出手机报近2000种,手机报的用户数量直线攀升,而我国于2010年7月提出的"三网融合"方案的预热与推进,对于手机报而言,  相似文献   
55.
2009年1月,政府向三大运营商颁发了三张3G牌照,标志着3G时代的到来。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意思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一般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  相似文献   
56.
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2011年3月22日的中国三网融合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三网融合的进展与挑战>的演讲,其中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来形容三网融合的发展,声称"我感觉已经面临夭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57.
13年来,申江服务导报(下文简称申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上海周报市场的第一品牌到成为全国同类周报领先品牌,成功在全国报业中脱颖而出。该报经营性资产以定向增发的方式注入新华传媒上市公司,连续多年实现利税5000万元以上,人均创利税连续多年保持在百万元水平,荣获全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居全国城市生活服务类周报综合竞争力10强之首。申报现象受到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58.
本刊讯9月1日,在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与日本NTT solmare株式会社签署了手机漫画项目合作协议,中国原创漫画首次走向海外数字阅读市场。据悉,浙江出版联合集团通过成立专业的数字出版公司,已经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及方正、淘宝  相似文献   
59.
我国传统出版机构未能成为数字出版产业的主体,其原因在于传统出版机构尚未完成身份的转型,即从内容提供商转换为内容集成运营商。基于此本文认为,只要传统出版单位基于内容集成运营商,科学定位,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空间,选择恰当的经营领域和商业模式,就会在数字出版领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60.
数字出版已经从概念变成了潮流,但是面对数字大潮和产业转型,长期处于政策保护下的出版社,尚不具备足够的人才、技术与资金实力应对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威胁与诱惑。由于我国出版业的特殊性以及历史原因,出版主体——各级出版社一直游走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之外,或者说处于边缘弱势地位。相反,数字技术公司、互联网企业、数字硬件厂商、甚至电信运营商成为了数字出版最活跃的群体,而由这些技术渠道商所搭建的各种平台成为了我国数字出版的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