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71.
取火     
竹君 《集邮博览》2008,(11):14-15
远古时期,人类的火源来于自然界,保存和携带火种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早期人类在经历一次次火种熄灭的痛苦后,开始寻求人工取火的方法。燧石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图1,白俄罗斯),由于质地坚硬,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多用其打制粗糙的砍砸器、尖状器(图2,法属阿法尔及伊萨)。在加工过程中,被击打的燧石很容  相似文献   
72.
主题杂技晚会近年来涌现了很多,不说其他,单单德阳市杂技团在这两三年中就先后推出了《龙腾》、《龙行天下》等多台大型杂技晚会,这些晚会给德阳市杂技团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效益,按照常理,一家民营杂技团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就此"坐收利益"了,没有再打拼的必要,但是作为德阳市杂技团的领头人——周小衡,  相似文献   
73.
践红 《世界文化》2007,(6):48-49
初到非洲,一切的感受只有两个字:新奇。这里的黑人女性天生爱美,发型则成为她们弘扬个性,渲泄美丽的主要表达方式。她们的发型联想丰富,个性十足,即遗有远古时期拙朴的发式,又保留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式样,还追随时代步伐,吸收了白种人及黄种人的多种新潮发型。可以说,黑人女性的发型是世界上样式最广、变幻最多的发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4.
黄剑华 《寻根》2007,(2):84-91
一在汉代地面建筑及画像中,石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从阙的起源来看,大约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部落聚邑的防御建筑为了便于出入与守卫望,已出现了阙的雏形。在出土的甲骨文中,发现有阙的象形字,有学者认为,这证明殷商时代已有门阙建筑。  相似文献   
75.
房山历史悠久,在人类文明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房山周口店曾是人类远古文明的摇篮,70-2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北京人,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新洞人,2.7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都曾在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的繁衍生存.  相似文献   
76.
郝平 《历史档案》2006,(3):3-9,32
近年来,作为中华根祖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山西洪洞已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口耳相传、流播极广的民谣,使洪洞作为大槐树移民的故乡备受瞩目。借助于这一传统人文资源,大槐树旅游和寻根祭祖活动已成为今日洪洞旅游的重头戏,全国各地,尤其是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络绎不绝。可以说,“移民情结”乃是出现这一昌盛局面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洪洞的研究著述颇丰,多数集中在大槐树移民问题上。洪洞移民研究似乎已臻成熟。顺着这条思路,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外界如此具有影响力的移民运动在其发源地洪洞似乎也应该具有同样的影响力,甚或过之。事实却在人们的想象之外。在对洪洞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尤其是实地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在当地另有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比大槐树移民传说更具影响力。那便是流传数千年的远古传说和与之相应的民众信仰与迎神赛社活动,如远古时期演绎八卦画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之类,它们都在洪洞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丰富的传闻。这些具有深刻传承性的民间信仰与迎神赛社习俗,不但是远古文明和历史的见证与载体,而且在当地民众精神世界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该地域社会有别于其他地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7.
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以它丰富的内容和各具形式的手法,记载了从远古到汉武帝时约三千年的社会变革、学术文化、宗教活动、天文地理等情况,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活动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78.
中国丝绸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据史料记载,从新石器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栽桑养蚕、缫丝织造,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饲养家蚕、织造丝绸的国家.新石器时期丝织物一经出现,便与当时以彩陶纹样为代表的器物装饰纹样相结合,形成早期丝绸纹样.说到丝绸纹样的产生,除了与之相关的远古装饰纹样,或许我们还能谈一谈“纹身”这一看似无关的词.纹身作为一种原始社会崇拜图腾与装饰艺术的反映,在商周之前的中华大地上颇为流行,有祛病、巫术等多种意义.而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在学会了手工纺织、缝制能够抵御寒冷的衣服后,因衣服遮盖了纹身,便将纹身的花纹转移到了衣服上来.因此可以说中国丝绸纹样的产生一定意义上也是原始人类纹身习俗的延续.  相似文献   
79.
本文将以黄帝妻嫫母之形象对远古先人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进行探析。首先,对嫫母进行简介;其次,分别从黄帝以德娶嫫母、嫫母的谦让精神和英雄母亲形象这三方面进行叙述,来说明远古先人健康的审美观念——心灵美。  相似文献   
80.
崆峒武术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国西部特色的民族活动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网络检索等方法,通过区域地理、人类文化学、考古学及大区域形态的分析论证,提出崆峒武术的大区域性.远古人类在泾渭流域陇山地区的生产劳动、部落战争、宗教祭祀、娱乐活动、防身自卫、哲学养生及民族融合等促进了崆峒武术快速发展,形成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布于泾渭流域的广大区域内.通过先秦远古时期崆峒武术研究,树立西部区域民族特色文化,开发崆峒文化资源,形成陇山以东,泾渭流域华夏文明特色的文化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