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96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21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业已展现出颠覆各行业秩序的重构性力量。大学教学范式是否亦然被重构,人工智能技术能为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提供何种可能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创造性破坏理论,本研究通过对大学教学范式运作的价值网络进行扫描发现,延续性创新力量难以有效驱动大学教学范式变革,“知识即力量”的实践误读、去标准化教学的“持久战”、反馈功能弱化的超稳态及以“学”为中心理念的悬浮等变革困境阻碍大学教学范式的更迭跃迁,大学教学范式变革急需创造性破坏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与大学教学范式核心要件的整合能够激发逆转教学范式变革困境的创造性破坏力量,重塑教学价值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推动大学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换。大学教学新范式具有较大的收益递增潜力,其生成性的教学理念抑制信息传递的变异,非线性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转识成智的动力,融合式的教学内容降低知识创新的边际成本,增值式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为使大学教学范式走出变革困境并实现再造,大学教学共同体须坚守“通专融合”的人本教育,秉持用以致学的学习观和认知指导的教学观,重构教学治理技术与制度。  相似文献   
132.
133.
正对于习题"求y=x+9/x(x≥5)的最小值",学生第一反映通常是用基本不等式,殊不知因为括弧内的条件,等号取不到,所以基本不等式的方法不可行,需要转换方法,证明该函数在[5,+∞)上单调递增,得出当x=5时函数取得最小值.这个题看似简单,但是题目的关键是括弧中的条件,这就让我们想到很多题目由于疏忽条件,导致题目出错,有时甚至方法选择不当,所以需要我们重视条件,抓住小条件,往往能够解决大问题.下面通过例子说明该问  相似文献   
134.
正学校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充满了人的价值与意义、情感与体验、交往与实践,体现着人的生命的律动。开掘学校的生命源泉,必须使学校不断地超越各种自我封闭,积极地融入到师生所共在的生活世界之中。学校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俗称为"校园人气"。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体内容。胸怀学生,敬业爱岗的正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所以,胸怀学生、敬业爱岗的正气是  相似文献   
135.
几千年来,孝德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忠义之贤。先有虞舜不计迫害之嫌仍恭顺父母弟兄,终成王者大业;后有木兰为父解难,充男儿从军十二年:再有岳飞承母训报国于疆场,令外寇惮于踏入中原之地……这些民族英雄入能扇枕温席、卧冰求鲤,出能精忠报国、项天立地,谱写出一卷卷民族文明的壮丽篇章。孝,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6.
韩文美 《高中生》2014,(10):28-29
错因 涉及含有三角函数问题的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两个集合的交集的定义与求法问题,关键是结合题目条件确定相关的集合后再加以运算.以上错解没有充分考虑集合B中函数值y=cos x中的自变量x的取值限制,直接结合余弦函数得到-1≤y≤1,而实际上这里x∈A,求出B={cos 1,1}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7.
138.
正高考数学解题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又要注重知识的纵向联系,要将所学的知识发散成网状,可以随时调取和使用.姨2从求函数f(x)=1+x(1+x2)(x0)的最小值x(x+1)说起……上例是高考模拟题中的一道解析几何题的一部分,学生在解答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没有思路.究其原因,主要是题目的切入点没有找到,没有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下面给出该题的五种解法.  相似文献   
139.
正胡学军老师在《无需洛必达法则也能求解》(以下称文[1])中运用导数定义巧妙解决了一类"00"型的极限,笔者称这种求极限的方法为"导数定义法",该解法由于避开了高等数学中的洛必达法则,因此在中学阶段绝对是上乘武功,但是文[1]所举的4个例题纯粹是求极限问题,而且文[1]例1(求limx→0sinx x=1)和例2(求limx→0ln(x+1)x=1)不合适,因为求解时忽略了逻辑上的关系,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0.
正含参成立性问题是指以含有参数的等式或不等式为载体、以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为最终目的的成立性问题.此类问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并且多以压轴题的身份出现,由于这类问题所给条件的呈现形式相似,而转化策略却各不相同,因此属于易混易错题型.本文结合实例介绍"形似质异"的含参成立性问题及其转化策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