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918篇
科学研究   427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5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25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终身教育概念是被全球普遍认可和推崇的教育价值理念,但在"实践转化"上却大相径庭,甚至还没有清晰的实施轨迹。从定义和要素进行溯源,终身教育的概念存在先天性泛化及其与制度的"边界性"冲突,与传统教育相比,终身教育系统具有四个特征:开放的系统、普惠性原则、资源的均衡性和持续成长。与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教育数据的现实比照发现,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形成一个持续成长的系统,实现政府角色的转型,形成明确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82.
科技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评估越来越被社会关注和重视。文章基于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比较视角,对安徽省试点建设国家创新型省份以来重要科技创新政策议题,从供给、实施及其绩效进行全过程评估,并分类比较分析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结果显示:2015—2019年安徽省科技创新政策供给略弱于其他三地,落实执行良好,实施效果显著,开始具备与上海、江苏、浙江协同创新发展的能力;分类看,载体与项目建设、人才集聚、财税金融、产业发展政策绩效得分形成向上趋势,政策绩效突出;科技成果产出与转移转化得分呈现波浪式上下波动,效果相对弱化。基于评估分析,针对安徽省政策供给薄弱环节,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3.
工业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石,安徽是长三角西部成员,对安徽及周边城市工业行业的相关性和差异研究,有助于了解城市间的工业联系及变化,以促进城市工业良性发展。选取2011、2020年分行业数据,采用均值与相关性检验方法。研究表明:安徽传统工业行业呈扩散分布,相邻城市间普遍相关;现代工业行业在发达地区聚集,相邻城市呈现非连续性相关,且东部跨省城市的相关性大于西部跨省联系。东部大城市与安徽近邻城市存在不同的联系机制,南京与安徽芜湖、合肥、滁州的行业结构具有同步性,而杭州与安徽芜湖、宣城、黄山的行业结构表现了非同步性。安徽两个明显的工业圈是以合肥为主的皖东南工业圈和皖北工业圈。各类城市工业都出现了升级现象,大城市的通信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中小城市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医药等行业的份额有明显提升,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等行业的地位有下降表现。  相似文献   
84.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4):712-721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5.
长三角地区行业间水资源消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书敬  许耀  胡姚雨 《资源科学》2014,36(10):2003-2011
本文基于经济普查数据,使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用水、三大产业用水、制造业二分位行业用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浙江拥有水资源总量超过其消耗水资源量,上海和江苏则面临较大用水压力;2上海耗水集中于第二产业,江苏、浙江集中于第一产业;3上海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江苏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的木材加工以及家具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较高,但完全用水系数较低,江苏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较低,而完全用水系数较高;4对代表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分析显示,影响其完全用水系数的相关行业在两省一市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6.
李文静 《现代情报》2014,34(7):93-99
本文从专利申请情况和专利发展态势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2年间的专利情报进行了对比分析。专利申请情况主要从申请数量和申请结构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专利发展情况主要利用年成长率、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率、技术衰老系数及新技术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江苏省专利申请量增长率最快,上海市结构布局最合理,并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赵璟 《未来与发展》2014,(4):22-28,16
在中国追求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平衡增长要同时实现整体增长与缩小内部增长差距两大目标.然而.区域经济政策对这两个目标实现的促进机制与效果问题却长期困扰着决策层。本文系统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城市群经济平衡增长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文献.按照作用对象将区域经济政策归纳为城市间要素流动、投入一产出联系、技术扩散和转移支付四个维度,发现各维度区域经济政策对城市群整体增长的促进机制与促进效果比较明确.但是对城市群内部增长差距缩小的促进机制与促进效果均存在争议.争议主要集中于政策间交互作用和城市间功能与分工差异。但从经济学框架上对这种政策复合作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文献并不多.而利用系统仿真方法研究城市群发展的文献为考察区域经济政策簇复合作用效果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9.
研究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从时间修复、空间修复两个视角由宏、中、微观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关系展开理论构建及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作用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发展呈现U型作用,说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的产业升级高级化与产业多样化发展起到先抑制再推动的作用关系,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1 442项,会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影响受到科学支出水平的约束限制,科学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的边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0.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着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统计数据,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分析发现,一体化伴随的产业集聚并未形成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但一体化推动的区域内部产业转移机制有效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非核心城市、欠发达城市、低财政分权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