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教育   60篇
科学研究   31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藏鉴有约     
《收藏界》2013,(6):133-133
盘沿饰“流水桃花”纹,形容春天的优美景色,就像桃花源一样,不是凡尘世界所能比拟的。唐代李白《山中问答》诗载:“桃花流水窗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盘心绘蝴蝶纹,绕一周四个扇形开光,内绘三国人物纹骑马打仗图,人物动感强烈,笔法精致。青花发色深沉,釉面光润,眙白而质坚。时代为清康熙。  相似文献   
32.
沙巴     
《课外阅读》2012,(16):67+66
沙巴州是马来西亚面积第二大的州,位于东马,在婆罗洲的北部,以前被称为北婆罗洲。沙巴是一个多山及河流交错的崎岖地方,河水流过了溪谷,也穿过了肥沃的平地。交织的密林中有许多住着数以百万计的东亚雨燕、蝙蝠及其他动物的洞穴。繁茂的绿树是野生动物的护身之地,有10种灵长类的动物品种在这里被发现,包括人猿、长鼻猴和婆罗洲的长臂猴。沙巴也是赏鸟的天堂。神山在千百年未受到破坏的奇迹下成为了植物和鸟类的生存之地。数万年前,神山顶峰曾经是积雪的。神山公园总部和公园里的森林步道是最佳的赏鸟之地,卷尾、啄木鸟、霸鹤,山椒鸟及鸫鸟等都能轻  相似文献   
33.
幽默是一种特殊的本领,是一个人的文化教养和性格内涵等各方面综合的结晶,并非人人能够达到的境界。启功先生则堪称幽默大师,常常叫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34.
《家教世界》2009,(10):36-36
人类的历史大约起源于6500万年前,那时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叫做灵长类的动物。经过千百万年,他们逐渐变成了类人猿,然后变成了古人。他们的大脑体积变大了,学会了使用语言、火和制造工具。古人发展到像我们这样的现代人,也大约已经有10万年了。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基础,回顾前人对非人称构式的研究,重点关注Langacker、马应聪对非人称构式的解释,并提出了渐进控制参照模型。该模型认为,人类的认知类似邦达尔科的功能语义场,它是以不同的认知语义场组合而成的,具体可分为核心区、近心区、过渡区、边缘区等,概念化者在对事件概念化的时候既可以由外而内,通过大辖域、中间辖域再到小辖域;也可以由内而外,由核心区中的事件编码开始,再到小辖域、中间辖域和大辖域。这些辖域由于突显的不同,有的可以显现,有的可以隐现,因此就出现了由非人称构式到类非人称构式再到人称构式的连续统。  相似文献   
36.
《伶官传序》史料处理的高超技巧。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选用史料的合理性。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主要论据则是庄宗的史事。庄宗的史事纷纭复杂,在短短的三百余字的文章里要想有力地证明论点,如何选取史料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作者在这方面是颇具功力的。例如“三矢”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当时影响甚远,但史料的真实可靠性难以确证,所以作者本着撰写史书“无征不信”的原则,没有把它放在史传正文里去写,从而体现出他严谨的治史态度。  相似文献   
37.
沈钧 《生物学教学》2001,26(5):48-48
大猩猩是灵长类最大的一种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珍稀动物之一,共有3个亚种。一亚种是产在刚果、加蓬等地的大猩猩(Gorilla gorilla),体形较小。另一亚种是产在扎伊尔胡齐山区,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beringei),这种山地大猩猩体形最大,高达两米。体重超过300千克。还有一亚种是产在东非、中非热带雨林中的平地大猩猩(Gorilla gorilla gorilla)。  相似文献   
38.
《变形记》和《促织》,两部作品中都蕴含着作者设计的怪诞而荒谬的故事情节———"人变虫"。卡夫卡和蒲松林,两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的伟大作家,在构思上竟会有如此相类似的契合点,作者在表现对社会和现实强烈的控诉之外,还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着的深刻的社会现实:人的异化。而同时,异化后的"人"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之间的冷漠,值得人深思。  相似文献   
39.
赞美话几乎人人都爱听,但并非人人都会说,岂不闻有人夸人像骂人似的,如“哟!你的新衣服真好看,衬着你的黑皮肤正合适!”听者不认为你是在赞美她的新衣服,而理解为你是在变相讽刺她皮肤黑,这样的赞美话还不如不说。赞美话怎样才能让人听着舒服,须动动脑筋在巧说上下功夫,《红楼梦》中的王熙风在这方面是个高手,让我们来跟她学几招。  相似文献   
40.
随着文学的发展,文学对人的理解也在不断衍变。现代派对人的理解,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本文拟从“人与非人”、“人是非理性世界牺牲品”、“人之初,性本善”和“人的存在是荒诞的”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人”在现代派文学中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