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关于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及预防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牛黄、水牛角、金银花、黄芩、栀子等的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还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作用。牛黄具有镇静抗悸,解热抗炎,兴奋呼吸以及促进红细胞再生的作用,黄芩,栀子,金银花等均具有广谱抗炎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对热病神昏、中风偏瘫、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高热等疾病的治疗。但在临床的用药当中时有不良反应的报道,而其使用说明书中未提及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时应当了解其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双黄消炎片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Shim-packODSC18(150mm×6.0m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水溶液(45:5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结果黄芩苷在280nm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芩为研究对象,建立并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黄芩苷的含量。实验中设计了正交方法,综合考虑煎煮粒度、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等因素,对黄芩的煎煮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上4个因素对黄芩苷的溶出量及浸膏率影响程度依次降低,而粉碎粒度的影响最显著。提出了黄芩的优化煎煮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得到黄芩最佳粉碎粒度范围。  相似文献   
14.
杨静  陈娜  崔晓雪 《科技风》2023,(2):63-65+11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手段,通过改变培养基碳源种类和浓度、氮源和磷源浓度,考察其对黄芩细胞生长和黄芩苷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添加3%的蔗糖,培养20天,细胞生物量和黄芩苷的合成达到最大。培养基NH4+和NO3-总浓度保持60mmol/L,NH4+/NO3-为30∶30时分别得到较高的细胞生物量和黄芩苷的合成量。  相似文献   
15.
对地势低洼的平地、山坡地、山顶底三个地势不同的大面积黄芩生产基地采用6种药剂进行黄芩白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地势低洼的黄芩生产区,采用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每隔10~14天连续喷洒2次50g/h㎡的氟硅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硫磺三唑酮100倍液或纯品金甲托1 500倍液;对通风透光好或较好的地块,可不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对地势低洼的平地、山坡地、山顶底三个地势不同的大面积黄芩生产基地采用6种药剂进行黄芩白粉病防治试验表明:在地势低洼的黄芩生产区,采用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每隔10~14天连续喷洒2次50g/hm2的氟硅唑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硫磺三唑酮100倍液或纯品金甲托1500倍液;对通风透光好或较好的地块,可不进行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黄芩在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影响的研究,确定其适宜密度,经试验证明密度为7万株/亩的黄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较其他四个处理更适合大田推广的栽植密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清热化痰栓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6nm。结果:黄芩苷与其它成分分离良好,在11.28μg/ml~101.52μg/ml浓度范围内,黄芩苷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0.69%;中间精密度试验不同分析人员之间的RSD为1.71%,小于3.0%;样品溶液在10小时内稳定;重复性RSD为1.22%,小于3.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小儿清热化痰栓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芩是应用较广的中药材 ,商品来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 ,由于盲目采挖 ,资源濒临绝迹。在半干旱地区人工种植黄芩生长期长 ,产量低 ,质量差 ,不能满足内外销的需求。我们经过连续 3年的研究 ,基本摸清了黄芩的生育规律及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 ,并探索发现了培育高产、优质水浇地 1年生黄芩的栽培及初加工技术 ,为黄芩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pH对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苷浓度的增加引起BSA在345am处荧光有规律地猝灭.荧光猝灭光谱及Stem—Volme方程分析发现,在pH为2.5、4.5和7.4体系中均为静态猝灭,且两者猝灭常数随pH增加而增加;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计算pH7.4、温度为290K和310K下,黄芩苷和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K_(290)K=1.2894×10。L·mol^(-1)和K。。:1.0979×10。L·mol^(-2)由热力学参数确定黄芩苷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黄芩苷使BSA芳香性氨基酸(Trp,Tyr)残基微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