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6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本文对2010-2011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比较,最终得出了六点有益的结论和启示。依据2010最新的评价结果,以及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本文着重指出了中国大学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质量、效益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22.
“原生态”文化成为当今社会文化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探寻“原生态”文化的本源,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对提升英语教学的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追求英语教学的“原生态”,找到英语教学和“原生态”文化之间的契合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
本文从哲学思维方式的角度对《第二次启蒙》一书作了全新的创造性评价与阐述,认为所谓"第二次启蒙"的真正价值在于反思与超越现代性思维方式,从而号召我们走向一种全新的建设性思维方式。这种全新建设性后现代思维方式具有广阔的适用性、高远的价值目标指向、动态而灵活的立足点、全息而多维的思维角度、辩证而多向的思维顺序等显著特点,是解决现代危机所必须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第一良方。  相似文献   
24.
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特色分析与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面对丰富多彩的媒介世界,如何正确解读媒介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该文通过对英国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简述其借鉴意义,以此为建设基于本土化的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理论体系及其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法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以重刑治国的"以法治国"的思想,也提出了制定的法律必须得到一体遵行、"壹法"、"一尊"等主张;儒家关于法的治国思想主要是"德主刑辅"的思想,儒家的刑与法家所主张的法在根本内容上并无不同.其对现代法治和谐的正反两面的启示主要是:要重视法与人的和谐;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与实质意义上法治的和谐;"治民"与"治吏"的和谐.  相似文献   
26.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7.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革命启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精神态度。其倡导的文学革命就是这一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运用,而不是用其参与其他革命。然而,这种把理性原则当作救路的科学革命运动,并没有使作为个体存在的陈独秀在彻底反传统的勇气中品尝到克服民族危机的喜悦,在其自信的启蒙言说的背后,伴随着的始终是无法摆脱的重重矛盾。由此,其革命思维中相伴相随的神学沉思反而显示出深长的意味,这使其与历代革命者不能不有着精神情怀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28.
文革语境中的白洋淀诗群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当代新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白洋淀诗群是对文革主流诗歌写作的一次背离和反拨,它重新确立了诗歌本体的独特存在,坚持了个体主体性和个性化的声音,并运用现代诗歌技巧,隐喻、反讽、悖论,意象叠加和重合,表现内心世界的荒诞意识和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  相似文献   
29.
尽管“五四”启蒙思潮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其在运行过程中却危机重重,这主要是由于其自身内部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集中在救国强民与个性彰显的冲突以及情感与理性的碰撞两个方面。同时,由于这种悖逆性的存在,也给当时的文学创作实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一些很有意味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0.
王安石十分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实用人才,并为此提出了一整套的关于人才培养、选拔和任用(“教、养、取、任”)的思想。他的这些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有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兴国战略的实施.都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