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04篇
  免费   630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教育   12595篇
科学研究   3906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1521篇
综合类   121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04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520篇
  2020年   554篇
  2019年   461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633篇
  2014年   1255篇
  2013年   1466篇
  2012年   1783篇
  2011年   1818篇
  2010年   1268篇
  2009年   1078篇
  2008年   1278篇
  2007年   1458篇
  2006年   1408篇
  2005年   1157篇
  2004年   990篇
  2003年   796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论数字馆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对数字馆藏的概念及构成重新作了分析,指出数字馆藏评价包括对馆藏数字资源和数字资源存储系统的评价,而对馆藏数字资源的评价又包括对数据库、网络资源导航和其它数字化文献的评价。进而对数字馆藏存储系统的评价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2.
网络计量学方法在网站评价中的应用及其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回顾了网络计量学的产生和发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状况,将网络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划分为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数据评价方法三种。在分析和讨论前人关于网络计量学在网站评价中应用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网站评价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3.
本文通过对评价涵义的认识,分析了国内图书馆价值评价的现状,并提出了图书馆评价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4.
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研究与实践述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国外数字图书馆评价的最新发展动态,着重评述了国外数字图书馆在评价对象、标准、框架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5.
阐述了不同层次的信息素养能力与一种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数学学科课题研究所涉及的学术信息资源、检索技巧以及信息评估方法作了介绍和讲解。  相似文献   
126.
电子馆藏评估: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简述了电子馆藏的概念、构成及其评估意义;探讨了电子馆藏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介绍了常用的电子馆藏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27.
现代图书馆的协同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巧云 《图书馆论坛》2006,26(4):177-179
在简述现代图书馆的特征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论述了现代图书馆的各类协同服务,并从三个方面简要描述了协同服务的行为评价。  相似文献   
128.
提出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遴选图书综合优先度评价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评价过程框架和图书的三类需求模型,然后针对遴选图书,以其三类需求的需求程度作为D-S证据理论中的证据,以基本可信度分配值描述专家的不确定的需求优先度评价,最后提出一种证据权重不一致情况下的证据合成算法来完成优先度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9.
大学评价指标国内外差异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学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入手,对国内、外7所大学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从社会大众认知差异方面、国家相关的教育与行政法律、法规与政策方面和大学评价研究及发布主体单位差异三个方面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0.
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当前我国大学评价有效性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应该从评价理论、评价制度、评价前提环境、评价过程与技术方法等方面改进大学评价,构建基于教育规律,尊重大学目的和本质,效度较高的大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