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68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对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与其异译本《过去现在因果经》的某几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词语在词汇史上的活跃期及其发展演变,同时可以看出,汉译佛经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  相似文献   
92.
冯友兰在《新知言》中提出的"负的方法"有"不言而言"和"非言而言"两个层次,"不言而言"通过"不说"来"言说","非言而言"通过"说"达到"不说",二者统一于对"第一义"的语言拒斥性之中。皎然在诗论中即运用了"非言而言"中的否定形式,通过否定形式的论说达到正面阐释的目的,论说充满了启发意义的自由思考空间。中唐"即心即佛"到"非心非佛"的禅风转变对皎然否定形式"负的方法"的运用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3.
刘峻杉 《教育学报》2012,8(1):97-105
老子思想中,与“道”最密切的概念是“德”.“德”是“道”化生万物过程中的最初产物,是纯朴未散、有质无形的“炁”,也是畜养万物、决定万物发展方向的支配性力量.明确了“道”与“无”、“德”与“一”在老子哲学体系中的对应关系之后,老子思想中“天德”的意义和地位才能突显出来.“天德”是人德的内在决定力量,人在婴儿阶段都曾丰厚地拥有过,而随着人的成长,“天德”不断消耗,人也愈难与之相应.“天德”支配善恶又超越善恶.“德”的系统性和“道法自然”的总原则决定了“天德观”视野下道德的开放性.老子“天德观”有助于重树道德信仰,呼唤德育“修身”范式的实质性回归,并指向了德育生活化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94.
郝经和方回作为元代追和陶渊明《饮酒》诗人的代表,其诗歌都是借和陶诗的形式浇自己之块垒。但由于各自人生追求以及生活境遇的不同,在对诗酒生活的描写、对功名节操的态度以及对陶渊明精神的取舍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陶渊明《饮酒》诗对元代诗人多层面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5.
筱敏、陈染、迟子建是当代文坛知名的女性散文作家,她们的作品既蕴藉作为"女性"敏感、细腻的物理性,又超越了庸常女性散文作家的感性、琐屑和絮叨。她们的散文创作"思辨性"浓郁,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96.
《荆楚岁时记》作为岁时民俗志的开创之作 ,它改变了中国古代以《月令》为代表的政令性时间表达方式 ,以地方民众的岁时节日作为时间生活的节点 ,开创了民俗记述的新体裁。本书贯彻了民俗记述的实录原则 ,对民俗进程作动态的描述。将“月令”与“岁时记”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上层社会的王官之时与一般平民百姓的日用之时在文化性质上有着历时的差别与层位歧异  相似文献   
97.
《内经》是先秦文化的产物,它是以先秦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其理论源于生命体验,是取象类比和辩证思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文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阐释批评方法。他立足于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原始思维的研究成果,运用各种学科理论、论证了原始思维对《诗经》的影响,本文探讨了闻一多对《诗经》的训诂阐释方式;他运用文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现,以及运用文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9.
陈染小说以其勇敢大胆的文本实验精神和女性个人体验的独特视角 ,从父母之爱、两性之爱和同性之爱三个方面 ,揭示女性面临的父爱的缺失、母爱的偏狭、友爱的背叛和性爱的畸型变态等等多重困境。她以对爱的追求为主线来展开她的小说 ,其实所要表达的是当代女性在解决了物质归宿以后 ,对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求。陈染也正是准确地把握住了当代女性在获得个体意识独立之后 ,在社会现实中欲求不得、精神上无所归依的生存尴尬和女性价值观念的毁灭与再生这一新问题 ,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女性在爱的苦旅上的痛苦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0.
方敬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从30年代到90年代,一生勤奋创作并沿着新诗现代化的道路前进,为我们留下了《雨景》等8部诗集。他的诗执著于现实,又耽于沉思默想,以深切的内心体验外化于诗,创造了由真挚清丽、柔韧细腻到睿智深邃、广博优美的艺术风格,教人常读常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