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33篇
教育   2050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已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多方位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地阐述了先富、后富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共同富裕思想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把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2.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突出社会发展的主体价值是它高于其他有关社会发展学说而赋予自身真理性的关键之所在。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对解决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仍有实质性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来的。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理论鲜明地贯穿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脉相通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首要的思想来源,前者是对后者的继承和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43.
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初中国革命理论的必然选择,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理论,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最重要的两大理论贡献之一,而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萨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空场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质问,也是对唯物史观发起的一次重大的理论挑战。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批判和超越了旧哲学关于"抽象的人"的观念,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枢纽。"现实的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中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人学辩证法。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人"的人学思想有力地批判了萨特"人学空场"的指责,对恢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原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着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基本特征的规定,包含着毛泽东、邓小平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因而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体现,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新概括,它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整体,体现了卓越的理论创造性,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在新世纪的新的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46.
试论周恩来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勤于总结革命经验,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理论建树.他将长期革命生涯中积累的感知和理念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阐明周恩来哲学思想,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丰富毛泽东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7.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方法论上的特色是融会了“新理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哲学史三者的思想观点。在关于唯物唯心的区分上,冯友兰独特地采用了主客观关系,由此把哲学是人生的反思的思想引进哲学史,使之成为研究的元理论。他又通过“具体共相”的概念,沟通了作为精神生活的认识论和人生境界,使得对中国哲学史的评价就不再单纯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评价的唯物唯心问题,而同时也是或者说更主要的是关涉到人的安身立命的价值问题,从而真正切近了中国哲学的内容,解决了中国哲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问题,也实现了对“新理学”的超越复归。这种复归是以理学为基础消融心学的问题,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境界说”作为元理论,使得《中国哲学史新编》超出了20世纪30年代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价值。由此言之,《中国哲学史新编》具有消化马克思主义、总结“新理学”和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一个新设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功能和作用,必须加强建设。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要科学认识这一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社会功能,合理构建这一学科的学科体系,并坚持正确的学科建设原则,处理好学科建设中几个紧密联系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作者从师德建设、教师备课、师生沟通、育人环境、考核标准五个方面对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0.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事求是、务实管用、与时俱进的理论特色。邓小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指引我们党高擎理论创新的大旗,继承和发扬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