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5050篇
科学研究   42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37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14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26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723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英语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英语阅读也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目前。我国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以读促写、以写带读"的教学模式,对于读和写的能力格外重视,也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下,本文将简要谈谈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92.
《考试周刊》2020,(97):29-30
读与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读写是学生提升语文知识素养、增强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读写的相互融合,以促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文章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谈一谈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以期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地语文读写学习。  相似文献   
993.
994.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作了比较准确的定位,明确地把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放到了突出的地位。这在高传利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5.
《考试周刊》2019,(91):101-102
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这使得学生很难适应多元化、多模态的现代社会。本文以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多元读写理论为框架,结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99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对于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许多老师通过不同途径做了尝试。阅读和写作在英语学习中占着重要地位,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旨在探讨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探讨采用读写结合的必要性和如何实践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97.
读书,只有掌握了良好的科学的读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多快好省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古往今来,人们在长期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其中笔记读书法为许多学者、名家所青昧,甚至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举。这是一种把读书笔记纳入阅读过程的读书方法。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在“心到”的基础上,眼手并用。这种方法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较为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比较清晰、确切地掌握所获知识。  相似文献   
998.
《考试周刊》2016,(74):96-97
针对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不衔接的现象,教师应根据"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开展英语读写联动课教学,达到写作驱动阅读、阅读促成写作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99.
有媒体名、网络小说与漫画问题对哈尔滨市5所中小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令人瞠目,有八成学生喜欢读网络小说和看漫画及动画片,在学生心目中,传统的名离他们太遥远。国家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中学语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但是,五年过去了,中学生冷淡名的现象仍然没有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是审美情绪的粗糙化和消费主义倾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语学科的读写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灵活的梯级训练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创造,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语学习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动态生成,焕发语读写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