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3138篇
科学研究   375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30篇
综合类   162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311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Unilateral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 curriculum improvements from the instructor's perspective are likely to generate only limited success. Understanding student motivations and beliefs with ERP systems is the missing link to effective ERP education.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n the ERP literature has been given to student learning associated with ERP experience, and almost none to factors influencing current and expected student beliefs and behaviors relative to ERP. The complexity of ERP systems demands that beliefs and behaviors be considered when planning ERP curricul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was extended to examine students’ intentions to explore additional aspects of ERP after their class exercises. When considering all students, attitude and subjective norm had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intentions to continue ERP learning. Subjective norm also affected attitude, and availability of support materials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ubjective norm. Distinctive patterns are found for the constru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udent groups who valued ERP education (the engaged) and those who placed little or no value on ERP education (the undecided). Results from competing mode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support materials influenced the engaged and undecided groups differently. Strategies for ERP curriculum design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62.
民生问题是一个价值关系范畴和社会历史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研究,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等视角切入;对马克思主义民生实践的研究,可从历史和问题两个视角切入;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总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采用问题分析、价值分析、系统分析、矛盾分析、比较分析等具体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3.
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135名3-5岁流动儿童为被试,考察其心理理论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1)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也越稳固,且其发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2)是否独生子女对3-5岁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影响显著,非独生子女被试心理理论水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3)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影响显著,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幼儿心理理论任务成绩越好;(4)家庭功能类型中,中间型与平衡型、中间型与极端型家庭儿童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中间型家庭流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家庭,且家庭亲密度与流动儿童心理理论任务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为促进流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流动儿童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精神关爱,经常与其交流、谈话;应鼓励子女更多地与他人交往,并为其提供假装游戏的机会;应努力营造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亲密、家庭功能健全的家庭氛围,多与子女进行情感层面的互动.  相似文献   
64.
客观物象、事象入诗即成"意象"。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思的载体,是诗歌的灵魂和本质特征。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人类的创新思维有独到之处,为诗歌分析解读以及诗歌翻译提供了可以利用的理论框架。译者在进行诗歌翻译时,可以尝试将意象组合作为翻译单位,通过语言形式的转换,尽量使原文中的意象得以在译文中再现,在译文中建构起类似于原文中的意象组合,以实现"立象以尽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5.
当前各类高职院校"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软件"课程普遍推崇理实一体化教学,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因为理实一体化、Rhino软件、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其个性化的特征,因此,对于理实一体化这种优越的教学模式,不能不加分析的拿来就用,应该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立足院校自身的特点,切实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6.
通过对高著的分析,进一步提出和阐述了一些重要的见解,对"语言不同而思维相同"说的质疑,提出作家的功力在对语言的敏感和对语言的认识两个方面等.此文认为语言交际是不同的人在交际中既去同又去异的不断磨合的过程:语言就是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的联合体.不是先有一个叫语言的东西,然后出现文学语言、日常语言、科学语言这些变体;还举例说明程序语言.  相似文献   
67.
在对毛比斯面的证明方法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证明方法——“递推法”;在对“递推法”的进一步探索中,发现了一类新几何体——“棱环体”;在研究“棱环体”的边数的变化规律中,得到了一张“数表”,对“数表”的进一步研究,又相继发现了“最大公约数定理”、“素数规律”等.“棱环体”的发现,引发了“扭曲几何学”的构想;“数表”的发现,为一种新的数论研究方法——“数论的几何研究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通过对墨家与亚里士多德指称论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出亚里士多德对语词的研究主要涉及的是上下义关系的词,这正是建立三段论的基础;而墨家却很少谈论上下义关系的词,所以形成了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相似文献   
69.
粗糙集理论是用来解决不确定性的新的数学工具,而知识约简是粗糙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J.W.Guan等提出了信息系统下的矩阵算法。章则是进一步讨论不完备信息表下的矩阵约简算法,实例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社会整合的战略意义及其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中国社会获得新的强大动力 ,步入到发展的快车道之后 ,社会结构的变化在加快 ,新的社会矛盾日渐增多 ,如何解决社会矛盾 ,优化社会结构 ,这类问题是关系中国社会能否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最高战略问题。邓小平关于社会整合的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