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10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Porous structures of natural materials and bionic desig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TRODUCTION After long period natural selections and evolu-tions,natural porous structures always integrate various functions and have many characters superior to artificial porous structures,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mposite and complex structures.Natural porous structures can prevent seeds,eggs,etc.from invasion of water or cracks due to collision,exchange matters with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metabolism process,and use less material to form larger space under equivalent conditio…  相似文献   
242.
为探索建筑产业集群网络演化对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基于建筑集群网络系统的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划分建立假设模型,进行SEM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建筑集群演化是网络主体组织通过竞合互动机制提高参与主体的资源获取能力从而提高竞争优势.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规模、积聚性基础上强化集群纵向网络的共享、协同关系和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影响集群竞争力.调整集群系统网络结构与网络关系促进建筑产业网络化发展、提升集群竞争力.  相似文献   
243.
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角度研究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运用统计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据此,以高校为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可以推动内部和外部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优化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建议将高校、外部环境与内部创新平台联系在一起整合成高校主导的协同创新中心,加强高校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44.
公益机构微博的粉丝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公益事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持续性不足等问题,以公益机构微博的粉丝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影响的认同机制和内化机制出发,将社会资本理论纳入传统顾客忠诚度模型中,提出公益机构微博粉丝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社会资本、感知价值和满意度是影响公益机构微博粉丝忠诚度的重要因素,而且满意度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推动微博公益事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5.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逐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教学推广等各种项目正在深入开展,尤其是电子课本的试验与应用加速了探索教育理论与信息深度融合的步伐。探究学习方法与学习效能感对电子课本的技术接受程度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简称SEM)方法,对我国某省市25所小学的1972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习背景调查、技术接受度问卷、学习方法问卷(简称R-LPQ-2F)和学习效能感问卷。结果表明: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对电子课本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其中学生的深层学习动机和策略影响对电子课本操作轻松程度的认知等;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学生技术接受度,学习效能感越高,对电子课本有效性的认知也越高;并且学生性别、年龄、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差异对电子课本使用行为也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多层次的学生技术接受模型网状关系图,对电子课本内容设计、操作实施、构建与家长沟通的“生态圈”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46.
基于SEM的公众太阳能光伏发电认知和采纳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丽萍  帅传敏  李文静  闫琼  郭晴 《资源科学》2015,37(7):1414-1423
当今世界,化石能源日益短缺、能源危机加剧,作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运而生,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步伐。公众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采纳主体,直接影响着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及光伏发电的推广速度。因此,开展公众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认知和采纳意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武汉地区330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公众太阳能光伏发电认知和采纳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认知与采纳意愿的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并对概念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政策对公众的节能意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选择倾向和采纳意愿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对公众的节能意识影响最大;2公众节能意识对其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认知与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的采纳意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对采纳意愿的影响最大;3公众的节能意识和公众认知对其选择倾向产生的直接影响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且公众认知和选择倾向对其采纳意愿产生的直接影响也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7.
时鹏  余劲 《资源科学》2021,43(7):1387-1402
资金和土地问题是“后搬迁”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接续推进农户减贫面临的两个重要约束条件,而搬迁农户宅基地退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改进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风险预期、市民化感知及农户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影响路径的理论框架,利用陕西省8县(区)1250份搬迁农户数据,采用混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并分析了安置模式、农户年龄和政策认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①风险预期和市民化感知对退出行为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371和0.379,两者亦通过农户认知和退出意向的传导机制间接影响退出行为。②整体而言,宅基地退出行为受到农户认知的“自发性”、市民化感知的“政策协同性”和风险预期的“约束性”三重机制的影响。③分组结果显示:城镇化安置模式中,风险预期和市民化感知对退出行为的影响都更高;高龄组农户风险预期对行为态度和退出行为的约束性更强,而市民化感知的协同促进作用更低;政策认知会提高农户市民化感知对其退出行为的拉力,而降低风险预期的阻力。要实现宅基地顺利退出,在激活农户参与“自发性”的同时,通过升级农户市民化来提高搬迁对于宅基地退出的“协同性”拉动,同时通过就业扶持、优化搬迁前后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等降低风险预期对宅基地退出的“约束性”作用。应根据不同的安置模式、不同农户年龄采取更加差异化的政策,不断提高农户的政策认知水平,从而精准、高效地推动搬迁农户退出宅基地。  相似文献   
248.
首先,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建筑工人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初步识别,并进一步筛选,建立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从薪资福利、权益保障、工作本身、工作环境、领导同事和公共服务6个维度展开描述20个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对各影响因素路径系数的分析和对比得出结论,并从社会实际角度提出提升建筑工人工作满意度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49.
E‐learning tools and technologies have been used to supplement convention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reating a “hybrid” e‐learning module that aim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Few studies have addressed the acceptance of hybrid e‐learning by learner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se tools. This study assesses hybrid e‐learning acceptance by learners using thre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instructor characteris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applied to examine and validate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hree factors and their effects on learners’ acceptance of hybrid e‐learning. A total of 538 usable responses from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research model. The influence of the three factors on learners’ decision to accept hybrid e‐learning was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ree factors significantly and directly impacted the learners’ acceptance of hybrid e‐learning cour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al support were proven to be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instructor characteristics as a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of hybrid e‐learning acceptance by learners. Implications of this work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researchers, and instructors are descri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