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410篇
科学研究   61篇
体育   49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情感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120名学生的情感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存在情感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高职院校英语情感教学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2.
作为新疆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大学生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参差不齐的教学水平将极大的影响毕业生质量及就业。对新疆高职院校的武术教学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有关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加以重视和纠正,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武术教学有着非常大的现实作用,还非常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效实施。此外,文章有针对性的提出增强武术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对策,能起到加快新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发展步伐,全面提高和改善新疆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总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3.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丰裕的财政经费支持。美国AAU核心研究型大学自成立之日起就将筹资视为事关大学发展的战略任务,开展各种形式的筹资活动,并形成了独特的筹资文化。美国AAU核心研究型大学的筹资策略主要有:以知识理性为前提,坚守大学筹资伦理;设立专业的筹资机构,大力开发校友资源;招募专业的筹资队伍,提高大学筹资效率;建立完善的筹资制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这些成功的筹资策略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筹集办学资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4.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非理性偏差主要表现在功利型、虚荣型、从众型等方面,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纯洁,直接关系到党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因而,加强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表现和原因进行深刻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思考了在双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学中的课堂设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环节,本文将重点探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设计的策略,以期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6.
微课作为一种微型化、主题化的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关注的热点,应用优质资源建设微课是保证微课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从2003年起开始建设的精品课程已形成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该资源建设微课优势明显。在应用精品课程资源制作微课时要注意依据教学文件进行选择,发挥优势资源价值,对资源进行合理转化、适当补充和多元化评价。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的优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浓郁的冰雪体育文化及日益壮大的冰雪产业等优势;针对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市场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专业人才短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等影响因素提出推广策略,以期促进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8.
在界定篮球运动本质的基础上,联系篮球运动的实践,阐明了篮球运动战术的特征及其功能,其目的在于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安徽省高校公体课新兴体育项目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对安徽省高校公体课新兴体育项目开发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安徽省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0.
In light of the prevalent use of e-mail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earcher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assess its uses and effects. Relying on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f teacher immediacy and extra-class communication, we developed a scale that measures those e-mail message strategie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nline with their teachers. Next, we isolated those reasons that students use e-mail to interact with their teachers: (1) to clarify course material and procedures, (2) as a means of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3) for personal/social reasons. Finally, we examine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nd ethnicity, and history of e-mail use that may (or may not) influenc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e-mail exchanges with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