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5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文章阐述了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研究与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本门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形成能力。表明该课程以技能、方法、能力、应用创新为主线构建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22.
文章通过阐述全球兴起的“中药热”,提出我国中药产业迅猛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应用型中药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3.
文章探究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中医研究生教育的策略,搭建适应"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中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4.
125.
培养外向型中医人才创新对外临床实训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外向型中医人才的培养需求,创新性地开设了中医临床对外医患交流实训课程。这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训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交流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26.
本文通过对国际核心期刊中医药术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了解国内外中医英译技巧的共性与差异,探析如何在中医国际化进程中,合理借鉴利用各种翻译技巧、打通语言文化壁垒、准确合理地使用译语传达中医术语所载负的信息,促进中医的对外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6.5%,对照组有效率59.0%,两组经x2检验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8.
基于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视角,以安徽省为例运用DEA模型对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效率进行了静态评价。研究表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为0.774,其中技术效率0.921,规模效率0.820,技术效率相对突出而规模效率相对较低,地区间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安徽省中药产业自主创新的要素特点和产业规模特质密切相关的。提升中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需要增加自主创新投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改善创新投资环境,整合自主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胃脘痛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200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为:平和质28人(14.7%),气虚质58人(30.5%),阳虚质100人(52.6%),湿热质56人(29.5%),气郁质42人(22.1%),瘀血质30人(15.8%),特禀质13人(22.1%),阴虚质34人(17.9%),痰湿质42人(22.1%)。结论:胃脘痛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阳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3种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3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岩  孙淑清  袁丁 《现代情报》2005,25(9):217-218,206
中药产业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中药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中药产业化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认为中药的产业化、现代化,必将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而中医药的国际化也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扩大,中医药必将融入国际社会,成为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