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15篇
科学研究   20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observed feature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markets is that similar business enterprises cluster in physical space.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n explanation for firm co-location in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that draws upon a relational account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We argue that industries cluster because entrepreneurs find it difficult to leverage the social ties necessary to mobilize essential resources when they reside far from those resources. Therefore, opportunities for high tech entrepreneurship mirror the distribution of critical resources. The same factors that enable high tech entrepreneurship, however, do not necessary promote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empirical analyses,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eographic proximity to established biotechnology firms, sources of biotechnology expertise (highly-skilled labor),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on the location-specific founding rates and performance of biotechnology firms. The paper finds that the local conditions that promote new venture creation differ from those that max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recently established companies.  相似文献   
22.
在全球产业空间整合进程中,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是一个新的挑战。本文基于知识异质性视角构建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多样而异质的知识是产业跨空间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共同知识基础与知识相对优势强化了这一条件。知识价值的空间非均衡是跨空间协同创新的基本动力,由知识缺口带来的潜在知识收益推动跨空间知识协同。基于系统论构建“制度协同-要素协同-结构协同-功能协同”的IFSF协同创新的系统路径,提出非知识要素协同、知识资产协同、知识结构协同以及功能优化协同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3.
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样本期内我国物流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测算,并分析了效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7年到2013年我国45家沪深上市的物流公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指数具有上升与下降交替的特点;各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力存有差异;企业之间全要素指数差异较大,其中港口型物流公司比仓储运输型物流公司高且稳定。只有提升纯技术效率,设计合理的规模,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能力,创造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才能提升物流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4.
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对样本期内我国物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算,并分析我国物流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异质性特征。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7年到2013年,我国45家沪深上市物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技术进步指数具有上升与下降交替的特点;各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力存有差异;企业之间全要素指数差异较大,其中港口型物流企业比仓储运输型物流企业高且稳定。只有提升纯技术效率,设计合理的规模,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能力,创造自由、平等的竞争环境,才能提升物流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25.
本文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对中国25个城市1529家企业的经营环境调查数据,克服前期研究普遍存在的样本选择偏误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估计方法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国不同性质企业的研发收益率。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会显著提升企业的收益率,但受企业异质性影响,具体表现为大规模、低竞争、有出口的企业的研发收益率要高于小规模、高竞争、无出口企业。通过进一步对研发收益率提升的微观机制进行考察发现,新设备引进和质量控制可以显著提升企业收益水平,管理方式创新、员工培训、引进新产品和新特性以及生产灵活性改进对企业收益率的影响因企业性质而已,成本控制对公司的收益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6.
文章从TMT有限理性出发,构建TMT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分析模型,然后以2007、2008两年披露创新投入的350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TMT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MT特征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变量;但中小企业的研究结论与以往其他样本的研究结论有差异,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同TMT规模、教育水平、年龄、任期、持股显著相关,而与异质性、技术背景关系不显著;TMT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受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所属行业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7.
吴波  肖迪 《科学学研究》2011,29(1):84-90
 随着集群企业,特别是高品质集群企业,外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集群企业迁移的内在机理。已有研究放松了集聚效应的潜在假设,提出了集群企业迁移理论,认为区域层面的资源有限性和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决定了集群企业的迁移动因与去向。在区域层面,资源禀赋有限性带来的拥挤成本,以及知识积累路径依赖所带来的知识本地锁定风险,驱动集群企业迁移。在企业层面,集群企业的异质性决定了集聚效应的非对称分布和竞争效应,从而驱动集群企业的迁移。基于以上认识进而对区域政府引导产业集群升级的“腾笼换鸟”政策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四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8.
研究认为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知识转移、企业创新至关重要,但较少有研究探讨这其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信任这一构念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知识异质性在这一过程的调节作用,证实:关系越紧密,知识转移活动越多;基于善意的信任和基于能力的信任在关系和知识转移之间有着显著的中介作用;相互间的知识异质性越大,则基于能力的信任、基于惯性的信任越能促进知识转移活动。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校园中异构数据库存在问题和传统异构数据库集成技术分析,给出了采用中间件方式并引入中央数据库的数据库集成系统,有效地解决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性。重点讨论分析了异构数据库集成的具体应用技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集成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30.
“意象”一词,在文艺学中多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是一种可以表现抽象观念或审美理想的对象,同时又是具有高度形象感和艺术感染力的审美对象。然而,“意象”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起源的审美范畴有其固有的模糊性,当其进入审美接受时,这种模糊性便突显出来。这种模糊性并不影响——甚至可能增强了审美接受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学理上把这种模糊性的来由、性质和特征解说清楚,就更能理解它那种高度整合、异质同构的审美效果。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其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