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231篇
科学研究   4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红外传感器的温度漂移和非线性补偿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线列车轴温监测系统是目前铁路采用的一种列车运行安全动态监测装置,其中红外轴温探测器是其关键部件.针对红外探测器进行研究,详细讨论了红外轴温监测系统中存在的温度漂移和非线性问题,探讨了解决温度漂移和进行线性化补偿的各种方法和措施,并选择了合适的方案对热敏电阻红外传感器轴温监测装置进行温漂补偿和线性化补偿,建立了用于轴温测量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相似文献   
6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是其商业化的必然趋势,阴极材料是其中一个关键材料。本文采用凝胶浇注法制备了Ba0.4Sr0.6Co1-xFexO3-δ(x=0.2、0.4、0.6、0.8),对其孔隙率、收缩率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大,坯体收缩率逐渐减小,孔隙率增大,电池电导率降低。x=0.2时,材料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3.
详细论述了基于非晶硅面阵探测器的无损检测成像系统.介绍了PaxScan非晶硅面阵探测器性能和成像过程,给出了所设计的系统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主要功能.分析了引起图像退化的原因,针对面阵探测器导致图像退化的因素,分别做了校正.实验表明,系统成像质量能达到工业检测最高级B级.  相似文献   
64.
计算机免疫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一种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机免疫技术的病毒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待测程序的代码提呈抗原,进而定义自体;通过定义的自体耐受和克隆选择机制产生抗体,检测已知和未知病毒。  相似文献   
65.
何伟龙  王健  杨勇 《大众科技》2012,(12):96-97
介绍了硅漂移(SDD)探测器在X荧光分析系统中的应用,与SI-PIN探测器在能量分辨率、计数率等性能指标上的对比,以及在系统检出限上的实验对比,SDD探测器在性能指标及检出限上有着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66.
通过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SI-ATRP)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于有序介孔氧化硅(MCM41)粒子的孔道内外表面,制得表面PMMA接枝的MCM41复合粒子(MCM41-g-PM-MA)。进一步利用增塑剂碳酸丙烯酯(PC)与所得的MCM41-g-PMMA共同对PMMA基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改性,通过溶液浇铸工艺制得PMMA基复合型聚电解质膜。着重考察了MCM41-g-PMMA填充比例、MCM41表面PMMA接枝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上述体系离子电导率的影响。红外光谱(FTIR)、热重(TGA)、高倍透射电镜(HRTEM)、小角X射线衍射(SAXRD)分析结果表明:PMMA已成功接枝于MCM41粒子的孔道内外表面。交流阻抗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表明:较改性前的MCM41填充体系,MCM41-g-PMMA填充的PMMA膜具有更优的离子电导率,同时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7.
68.
本文介绍了精细T/P热释电复合材料的研制,物性参数的测量和应用上必须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精细T/P热释电复合材料薄膜制成的红外线传感器。  相似文献   
69.
本文选用44条文献资料对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在该文中指出,火焰光度检测器不仅可以用于硫磷的检测,而且还可用来检测其它一些元素.  相似文献   
70.
厘清生态退耕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调整与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退耕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模型,剖析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时空分异特征,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面积为27617.84 km2,年均退耕面积为1380.89 km2,退耕指数为10.27%,退耕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林地和水域,占退耕总面积的75.20%。②2000—2020年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值集聚区趋于山区集中,并由东北向西南扩展,低值集聚区趋于省际边缘、市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分布,呈现向东北转移态势。③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坡向、海拔高程、生态工程数量、路网密度、年均降水量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生态管控面积比、城镇化水平、年均气温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退耕时空分异呈现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本文结果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科学推进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