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教育   2234篇
科学研究   46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3篇
综合类   19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0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出了五个同科电子体系在L-S耦合中确定光谱项的“删除法则”,并加以证明,利用“删除法则”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五个同科电子所形成的光谱项.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随着社交媒体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推荐系统重点研究方向。将社交网络用户社会化属性信息和评论内容与深度学习等技术结合,可有效解决传统推荐系统数据稀疏和冷启动等问题。首先回顾传统推荐系统常用方法,介绍社交网络推荐系统主要流程和基本框架,然后介绍最新相关研究方向和应用情况,最后对基于社交网络的推荐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53.
根据电子在长直载流导线磁场中的运动和相对论性电子产生辐射的一般规律,计算并分析了电子在这种磁场中运动所产生的自发辐射强度分布,最后的结果中包含一个重要因子sin2η,正是它把自由电子的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54.
讨论了一类非线性时间连续奇异系统观测器的设计问题,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给出了一种易于计算的降维观测器的设计方法;仿真数值例子表明了所给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5.
结合建模的步骤,运用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正态分布等工具预测分数线。  相似文献   
56.
基于改进的DTW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DTW算法着重于时间规整和间距测量的概念,对数据的可靠性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且对连续词的识别效果不明显。基于松弛起始点和分段思想的改进DTW算法,可以改善明阿算法的缺陷。通过对语音样本0.9在MATLAB6.5上的仿真实现与分析表明,采用改进后的DTW算法具有良好的语音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57.
首先引入广义周期函数的概念.然后给出了变系数一阶线性时滞微分方程的一个实用的可积充分判据,从而扩大了常微分方程的封闭求积范围.  相似文献   
58.
节点电压法是电路分析的重点,它是分析处理线性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应用该方法列写节点电压方程时,将某些元件作为多余元件处理可以使电路的求解更为简便.那么,哪些元件可以视为多余元件?其前提是什么?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9.
文章首先介绍了用克拉默法则求解一类线性方程组(方程的个数与未知量个数相同且系数行列式不为零),由此提出对于一般的线性方程组如何求解问题.从而引出用矩阵的秩来判定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以及用初等变换来求线性方程组的通解.最后应用线性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对矩阵方程和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51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relationship to student performance and growth. The study first finds that organizational measures of mission, size, wealth, complexity, and selectivity are statistically represented by the 2-year versus 4-year college missio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2-year and 4-year campuses indeed do exer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undergraduate GPA and self-reported intellectual growth. Next, the study uses both OLS regression and HLM to examine these influences. High school percentile rank and college classroom experiences are better predictors of Cum GPA at 4-year institutions, while student effort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GPA at 2-year institutions. Whereas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Cum GPA include precollege measures such as high school percentile rank and SAT score, the most influential predictors of student intellectual growth are campus experiences including classroom vitality, peer support, student effort, commitment, and involvement. Controlling for all other variables, students at 2-year institutions receive higher grades, and students at 4-year campuses experience more grow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