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2230篇
科学研究   1206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23篇
综合类   14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文章在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行扩容,使其延伸至语言之外的领域,得以解释文学史嬗变更迭的原因。并且,本文对形式主义的思想局限略作评述,以论证对该概念的扩容根据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2.
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世界语言文化丰富多元的格局下,不同语言的变体使用与传输有利于增进了解,有助于不同的使用者构建和表达不同语言的文化价值.文章从Taikonaut一词切入,考察其在多元语境下的变体,探讨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词语创新和基于翻译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3.
物流业入世后过渡期营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到来,市场开放将提速,并逐步取消外贸引入的地域限制、数量限制、股权限制等,这将对中国的物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物流业的SWOT和应对WTO 策略分析,营销创新对振兴中国物流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深层次揭示了专业教材体系设立的基本依据 ,论述了专业教材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阐述了当前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对教材体系发展的重大影响 ,提出了专业教材体系创新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及成因 ,并根据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 ,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使用资料分析法对中、美两国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些主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起始时间严重地滞后;培养对象只集中在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级人才.这必将失去了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和降低整体的国民素质.此外,在以英才教育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格式化、标准化和超常的认同已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向思想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即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也缺少创造的因素.本文对如何培养创造能力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实施正确的教育,将保保护儿童天真纯朴的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进一步挖掘儿童的思维潜能,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38.
知识型企业能力集优化及其组织智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型企业是具有动态优化能力集合的有机生命体 .为具备快速应变能力 ,知识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应是由智能单元、中央决策智能单元通过适时、适当连接形成的动态网络 .本文基于知识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定义 ,给出知识型企业生命体动态优化的能力集的子集———能力基的概念 ,研究了能力基的动态优化过程 ;本文证明了知识型企业生命体智能单元间联权重的变化率———生命体智商 ,随知识型企业生命体应变能力的提高而提高 ;应变能力的提高 ,通过智能单元间权重的变化而实现  相似文献   
39.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崇尚以知识为本,以能力为辅。为了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本文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应授学生以“法”的观点,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正确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Faculty–Student Interaction (FSI) has many positive benefits for students including academic suppor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entoring, and career planning. Research-intensive universities exhibit the lowest levels of faculty–student interaction with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utilises qualitative methods to explore faculty, student, and staff perceptions of faculty–student interaction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take place out of the classroom, at a research-intensive public U.S. university. We identify social distance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s based on unequal status within a rigid, hierarchically-organised culture as a key barrier to FSI. We then discuss methods that some of the faculty in our study used to mitigate their social distance with students in an effort to increase F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