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1937篇
科学研究   201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245篇
综合类   1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One hundred four students watched a videotape of six communicators (three liars and three truthtellers) and were asked to judge the veracity of the strangers’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o judging deception, students reported which cites guided their veridical judgments. To limit their available cognitive capacity one‐half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given an additional cognitive task to complete (counting backwards from a number by 7) while viewing the videotap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lie detectors with limited cognitive capacity reported using more vocal cues and fewer verbal cues than lie detectors whose cognitive capacity was not manipulated. Lie detectors with limited capacity were more accurate at catching liars and reported fewer truthful judgments than lie detectors in the high capacity condition. Overall, lie detectors reported using primarily demeanor cues and visual cues to distinguish truths from lies.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lie detectors’ beliefs about deception diffe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ommunicators’ veracity. Specifically, when judging truthful communicators, lie detectors reported using fewer vocal cues and demeanor cues while relying on a greater number of verbal and visual cues as compared to lie detectors judging deceptive communicators.  相似文献   
992.
Beatty and Payne (1984) recently presented data allegedly demonstrating that assessments of cognitive complexity based on Crockett's popular Role Category Questionnaire (RCQ) are severly confounded by “loquacity,” the simple amount of verbal response to stimuli. The present paper responds critically to the claims of Beatty and Payne, arguing that these researchers employed a flawed measure of loquacity and inappropriate data analytic procedures. In order to better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loquacity on sophisticated social‐cognitive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ing, two empirical studies are reported in which alternative measures of loquacity were employed. In neither of these studies was loquacity found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ocial‐cognitive or communicative abilities.  相似文献   
993.
认知情感视角下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鲍红琼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4):142-148
[目的/意义]系统归纳和总结青少年信息查询行为中认知和情感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通过主题检索和引文追溯收集相关研究文献,将检索到的文献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归纳研究主题和现状。[结果/结论]当前研究主题主要涉及青少年信息查询中的认知表现,认知行为过程模型、认知风格、元认知、认知权威以及不同认知风格和情感类型对青少年查询行为、查询策略、查询结果质量的影响等。未来研究应立足多元复杂社会网络和技术使用情境,加强青少年信息查询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干预调节和指导研究,从更细微动态的维度剖析认知情感特征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4.
网络信息搜索行为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认知导向的网络信息搜索是认知观和社会认知理论在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应用,是与传统信息检索和用户导向信息检索不同的检索范式。在介绍认知交互模型、信息问题解决模型和使用搜索引擎的网络信息搜索行为模型等用户认知导向的信息搜索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用户因素、信息环境和社会情境方面分析网络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5.
汉语动词到介词的语法化演变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发生的。动词的介词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有句法位置的改变、语境影响以及认知因素等。  相似文献   
996.
讨论了学习策略意义、学习策略与教法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策略教学的相关问题,得出掌握学习策略既是学生学会学习、思考的重要保证,也是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有效手段和促进其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的结论。学习策略与知识基础和认知机制成正相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存在于教学内容之中;教法必须适合学习策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法研究也必须以学习策略研究为条件才能深化;学习策略教学适宜在知识教学过程中交叉进行。  相似文献   
997.
隐喻认知功能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运用隐喻认知的认识论、方法论功能,将隐喻认知思维贯穿到课堂教学中,以探索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98.
双关语作为一种别具一格的修辞格在会话中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语用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俄语双关语的定义和分类,然后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用概念整合理论动态阐释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的意义构建过程,旨在揭示双关语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999.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扭转西方社会剧变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在当代的教育改革中,我国的德育在目标、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给我国德育改革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康德的“星云假说”完成了宇宙学的第二次革命,打破了牛顿的机械论神学宇宙现,为其“批判哲学”奠立科学基石,其前批判时期和批判哲学时期的科学哲学成就构成黑格尔辩证发展逻辑和辩证理性认知真理模式的思想源头。在我国,辩证理性长期缺位,以经验实践为基点的认识二阶段论实未摆脱经验知性的羁绊。在信息综合化时代,应把信息智能综合化实践贯彻于认识真理的全过程,恢复马克思关于辩证理性是“思维多样性的具体统一”的重要方法论.使之成为各项科学决策把握真理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