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教育   3170篇
科学研究   8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67篇
综合类   33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4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362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75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环保教育是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从环保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入手,提出当务之急在于构建完备的中学化学环保教育方案,从教材内容、化学实验等方面渗透环保教育进行阐述,使学生树立起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02.
探讨了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伦理问题,认为倡导生态伦理是西部大开发的内在要求,是西部大开发主体实线的行为规范。生态伦理可以消除生态危机的发生和防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张宝贵 《科学学研究》2007,25(1):138-140
以分析研发联盟中的风险为切入点,借用第三方担保在主权国家间条约或联盟中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第三方担保对于研发联盟风险防范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4.
为应对经济发展需求,美国不断在全球推行高标准、宽范围、强制约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引发了现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规则的新一轮变迁。BIT作为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技术化本地措施、政府竞争中立等方面都对知识产权予以强保护。通过对2012年BIT范本中知识产权保护新议题的研究,探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的未来趋势,为我国在调整争议解决机制、待遇适用标准和政府管制范围等方面提供建议,以应对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新规则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5.
专利保护程度评价体系与中美保护程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河发 《科学学研究》2007,25(4):646-653
从专利保护过程出发构建专利保护程度评价体系,分析我国专利保护的演进态势,比较中美专利保护的主要指标,并基于世界最大指标,利用专利保护程度计算公式得出我国1985-2004年和美国2004年的专利保护程度,指出要提高专利保护程度,我国应大力提高专利司法保护程度,并稳步提高专利审批保护和行政执法保护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6.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我国《著作权法》经过修改以后赋予著作权人的一项新权利。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该著作权利与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关系问题日益成为学界讨论的话题。如何在尊重著作权人的权利基础上,正确平衡社会公众利益,对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法律性质,探讨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7.
ABSTRACT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brought numerous issues to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of seismic mitigation in Chinese museums.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tructural design team of Chengdu Museum cond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projects on seismic mitigation and subway vibration control design of buildings. These project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topics: optimization of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base isolation structure, in-depth studies on structural vibrations caused by the nearby subway, and proposals for reducing structural vibrations. In 2015, after the superstructure of Chengdu Museum was completed, conservators evaluated the safety of permanent exhibitions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Seismic protection devices were installed on the showcases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requirements for museum collections. Reinforced measures were used for museum collection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s suggested in the document ‘Specification for seismic protection of museum collection’ (WW/T 0069-2015). The conservators also built a systematic platform for earthquake monitoring for museum collections. Preventive conservation studies on seismic protection and subway vibration control in Chengdu Museum are summarized and forecasted.  相似文献   
108.
杨燕  徐海丽 《编辑学报》2020,32(6):643-647
引用许可的引入和推广对我国出版业的版权保护和期刊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的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期刊尚未普遍引入和形成引用许可申请准则,对版权保护不够重视;而国外期刊的引用许可申请较为完善和规范,可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引用许可要求。对国内期刊而言,为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各专业领域期刊需加强版权保护意识,率先形成本领域内的引用许可共识;并结合自身发展和国际成熟经验,推广切实可行的引用许可准则,有助于加快学术出版、促进学术交流、规范学术道德,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9.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进行大规模中央官制改革,民政部的设立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民政部是清政府首次设立的专门统筹管理民政事务的机构,其职掌包括全国古迹的保存,具体由营缮司存古科负责。民政部主事尚秉和是存古科掌稿,是相关规章制度的拟定者。在民政部的推动下,清廷先后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民政统计表等,其中都有保存古迹的内容。宣统元年,民政部更是制定了专门的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包括调查事项6条和保存事项5条,成为各省保护古迹工作的指导。此时,各地开始执行古迹保护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东南江浙一带。清末民政部制定的保护古迹规章制度在近代文物保护事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对民国时期文物保护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xtent to which archival exemptions for historical, scientific and statistical research in privacy legislation support preservation in selected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and comparable aspects of Australian, American and Canadian law within a legal, ethical and digital archival perspective. The authors recommend that the further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under data protection law be given a wider scope of interpretation for archival preservation purposes in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coupled with the use of researcher and archival codes in relation to access to personal data. They also recommend early appraisal and integration of privacy with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archival regimes.
Malcolm ToddEm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