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教育   847篇
科学研究   702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朱泳丽  丁利杰 《资源科学》2022,44(7):1373-1387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间产业转移频繁,伴随经济和碳排放的连接,对城市碳排放强度产生的影响成为区域低碳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测度城市间产业转入和转出量。基于空间全局自相关、反距离空间权重和经济地理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2005—2017年26个长三角城市的产业转移动态、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在空间溢出视角下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②长三角城市群内频繁转移的产业多数为非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并未产生显著“碳减排”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的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产业转移实际上不利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碳排放量减少。③人均GDP与碳排放强度呈现“倒U型”,技术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呈现“U型”,存在“技术进步的反弹效应”,人口数的增加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二产比重正向作用于碳排放强度。因此在制订碳减排计划时,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生产效率、能耗强度、人力资本等因素,做好产业转入、转出的碳排放强度监测,避免盲目进行产业转移;壮大优势产业,改善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发展符合城市自身禀赋的低能耗产业。  相似文献   
82.
孙婷婷 《科教文汇》2014,(35):60-6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远"、"近"与"上"、"下"有关的隐喻为例解析了《论语》中的空间隐喻。通过实例解读,作者指出了孔子达到"仁"的观点,即远离不仁便近仁;以及孔子对于社会秩序的观点,即社会等级森严,上行下效,恪守礼节,以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83.
视觉空间能力的认知加工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测量学、差异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本质与特性。视觉空间能力认知可塑性系列研究以高水平视觉加工子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斯滕伯格的加因素法为研究范式,通过对视觉空间任务的练习效应与年龄效应的检验表明,视觉空间认知加工中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可塑性与稳定性,结果显示出表象旋转、数量空间关系判断和视觉特征提取任务明显要比表象扫描、运动推断以及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和易变性特点。高水平视觉加工系统从整体上表现出了功能的结构特性和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84.
R&D投入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R&D政策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对比分析创新与R&D内涵的基础上,对R&D政策的概念和内涵给予界定。以欧盟为例,介绍了欧盟R&D政策的构成、政策效果及其在不同空间层面的区域效应。针对我国R&D政策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5.
在数字通信中,信道的多径传播和衰落特性常在接收端引起码间干扰(ISI)并降低信噪比,严重影响了通信质量。本文研究了空间分集与盲均衡相结合的空间分集均衡技术(SDE),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增益合并和判决反馈盲均衡的空间分集均衡算法,以克服码间干扰并消除衰落对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计算机仿真对空间分集均衡算法和传统盲均衡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空间分集均衡技术优于传统的盲均衡技术,提高了数字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86.
以专利授权总量为主要指标,基于省域空间单元,采用变异系数、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探索1985-2013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区域创新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并呈现出高水平和低水平两大空间趋同俱乐部;(2)区域创新类型的空间转移与创新水平的差距关系密切,区域创新水平的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3)邻域的创新水平明显影响区域创新差异的演变,但这种作用存在不对称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传耿 《中国软科学》2004,(3):111-116,129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不仅成为中国城市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而且也是中国经济巨大发展在城市领域的显著表现。通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FDI小规模进入一般不会改变城市性质,但可以提升、增加或改变城市的一般职能;随着FDI进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性质就会发生变化;(2)城市经济实力要素对FDI具有很强的吸引力,FDI的直接作用结果又提高了城市经济实力和规模;(3)FDI通过经济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很大影响。(4)城市体系是FDI的空间载体,FDI是城市体系演化的重要动力。城市政府要通过“引导、规范、治理、服务、经营”等调控手段,大力加强城市软环境的建设,高度重视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适时促进城市职能与性质的转换,着力统筹城市空间组织的功能。  相似文献   
88.
专利权转移、空间网络与京津冀协同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密  孙浬阳 《科学学研究》2016,34(11):1736-1743
本文以专利权转移为视角,运用2002-2014年京津冀13城市之间的专利权双向转移数据,论证了微观主体的专利权转移行为不仅是个体行为,还事实上通过专利转移网络的空间结构和协同关系推动了中观区域层面的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并固化了不同城市在网络中的协同角色与创新位置。主要发现有:(1)13个城市间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密度疏松且可达性高,但等级森严。(2)从网络空间结构来看,京津冀协同创新网络呈现中心型-半中心型-包容型-脆弱型的复合结构。(3)从网络协同关系来看,专利转移关联关系呈现净流出、净流入、经纪人、主受益四大板块关系特征。第一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输出-互动-吸收为主;第二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为主;第三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与回流-互动-传递为主;第四板块的关系协同机制以接收和回流为主。(4)地理邻近、经济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是京津冀城市间专利转移关系网络内在结构特征和关联关系差异的重要解释因素。  相似文献   
89.
“十四五”时期行政区划设置与空间治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政区划一直都是国家进行地方治理的基础支撑单元。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优化资源配置和空间治理的重要抓手。行政区划设置在完善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结构、提高空间治理效率、调节空间发展秩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实现区域优化重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行政区划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进城市群专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各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提高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优化县级行政区设置与布局,激发地方发展活力,推进扁平化管理,提高空间治理效率。同时,提出进行政区划调整的配套政策与建议,为中国新时期的空间治理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0.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桥头堡,助力我国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本文选取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历年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构建成面板数据集。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析湾区区域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将湾区划分成西湾、中湾、东湾和港澳湾。基于空间差异、空间自相关以及空间计量的分析理论与方法,借助GeoDa、ArcGIS和Stata数据分析软件,深层次地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的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