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53篇
  免费   644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教育   12530篇
科学研究   4514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996篇
综合类   1205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8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82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506篇
  2014年   1033篇
  2013年   1089篇
  2012年   1428篇
  2011年   1523篇
  2010年   1181篇
  2009年   1117篇
  2008年   1283篇
  2007年   1528篇
  2006年   1522篇
  2005年   1285篇
  2004年   1143篇
  2003年   1008篇
  2002年   847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399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视频元数据全文检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玮  陆达 《情报学报》2004,23(1):32-35
本文阐述了采用XML文档按照MPEG 7标准描述视频数据的趋势 ,研究了适合于半结构化视频描述的全文检索索引结构。该索引保存了文档中的结构信息 ,从而可以对视频数据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查询。提出了一些缩减索引空间的策略和算法。  相似文献   
92.
基于ontology智能检索系统的底层数据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景 《情报学报》2004,23(3):297-302
本文提出了构建基于ontology检索系统的底层数据结构应具有面向对象的特性 ,同时也提出了数据结构设计中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3.
新形势下高职图书馆的组织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组织变革的发展方向,并尝试建立一个服务型的高职图书馆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94.
民间资本介入图书馆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国家资本和民间资本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本文论述了民间资本介入图书馆建设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主要形式,分析了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合理解决冲突的原则。  相似文献   
95.
论文结合仪征图书馆新馆建设的实践,论述了县(市)图书馆在新馆建设中应该严把选址关,注重建筑特色与建筑风格,强调开放性和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96.
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今中国精神建构和出版阅读的现状后,探讨了图书馆为实现其守望国民精神家园的重要职责所实施的四项对策。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97.
[目的/意义] 判别重点研究方向对科研管理和科技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已有的定量方法多是根据创新性、新颖性以及增长性等特征属性设计指标进行识别、推荐,本研究进一步利用研究方向间的关联关系,从网络拓扑结构和特征属性两个维度判别重点研究方向。[方法/过程] 在构建领域文献引用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大规模网络聚类算法识别研究方向,并构建研究方向关联网络,利用网络重要节点识别算法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判别重点研究方向,同时结合新颖性、增长性和H指数三个特征属性指标,构建了重点研究方向遴选指标体系。[结果/结论] 对纳米科技领域进行实证分析,经专家判读,认为加权PageRank、Gefura以及增长性指标更加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稳定性,通过综合运用三个指标遴选出208个纳米科技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
This paper identifies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history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as a replacement for the contested and outdated term ‘digital divide.’ We propose that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ir technological history consists of four factors: awareness, knowledge, access, and technological capacity of the user’s social collective. Together, these factors make up the individual’s level or amount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construct was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conducted in Soweto, South Africa, and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on assessing individuals’ accumulated histories. The concept of technological capital has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fields in which ICTs are used for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g, and identifying barriers to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he use of the concept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policy decision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into differences amo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ability to benefit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99.
100.
Communication quality between public service units in academic libraries can mak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diocre and exceptional service. If units do not communicate well, patrons may receive inaccurate information and experience short-term frustration, leading to long-term damage to the library's reputation. Poor communication creates adverse effects on employees through decreased productivity, negative work culture, and low moral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communication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a case study at one academic library. The authors share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libraries of every size and fiscal 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