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0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40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中国先人创立五行理论,俗称金、木、水、火、土,按相生关系来说是木、火、土、金、水,按相克关系来说是木、土、水、火、金。五行理论运用于自然界、人体、人类社会,其解释并非科学,但却有正确性。五行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产生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新的探讨,主要内容包括:"无器不有升降出入"的运动观;作为天地之道的阴阳对立统一;"万物一体"的普遍联系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63.
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特征及文化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因素,在长期稳定的自然文化环境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表现特征和文化功能。民间美术色彩不仅具有视知觉的欣赏功能,而且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代表了民众的心理需求和文化习俗。五行色彩观和求吉心理成就了民间的色彩观念,也赋予了民间色彩的多重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64.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65.
借助五行理论基础形成的运化机制可以对市场机制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分析,诊断市场运行的病理,以便正确地解决市场经济中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6.
67.
岳武 《武当》2010,(3):10-12
武当五行养生桩是武当道学专家、全真教龙门派第22代传人武当纯阳门一代宗师刘理航所传承的正宗长寿养生功法之一。它的特色在于运用后天八卦之理,应对五行(金木水火土),通过特殊的肢体运动方式,作用于五脏(心肝脾肺肾),使身体得到综合性保健。有云:“骨者肾所主,力者心所主,筋者肝所主,气者肺所主,肌肉者脾所主。”练好此功,可达到筋壮、骨壮、肌壮、气壮、力壮等内壮强身,还可达到精足、气充、神溢而祛病延年的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68.
《尚书.甘誓》所反映的历史比《洪范》早了近千年,但古今学者解释《甘誓》中的"五行"时,常直接引用《洪范》的说法,这是不合理的。《史记.历书》所载黄帝建立的"五行"才是《甘誓》"五行"所指,即五官制或禅让制;相应地,"三正"指夏部落联盟的三位酋长。  相似文献   
69.
首当其冲     
[拼音]shǒu dāng qí chōng[出处]郑当其冲,不能修德。(《汉书·五行志下》)[释义]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故事链接]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是一个小国,处在强大的晋国和楚国之间,同时还受到吴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70.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实践德育之"五行",实现"以人为本,文化育人,实践育德"很重要. 一、德育之"金"--完善制度激励人 制度激励是"金",有刚性的一面,却不乏以人为本的真情激励.制度是保障师生成方成圆的规矩,笔者认为在完善制度时不能仅停留在如何规范师生的品德和行为上,而是更注重如何以制度来激励师生积极向上向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