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所谓“情知教学”,概括地说,就是把认知因素与情性因素辩证统一起来的教学,它所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认知目标,二是情性目标。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学习。下面笔谈点粗浅的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52.
1993年4月郁达夫举家迁杭出于家庭、政治和其本人精神意趣的三重因素,它既是郁氏在遭受左右夹击的政治窘境中被迫进行的政治规避,同时又是其主动的文化选择-选择隐逸。这一选择具有合乎郁氏情性逻辑的必然性,也表现出中西隐逸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合流,体现着中西交融的新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53.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维影响,人们认为萧纲学思想是论史的一股逆流。其实不然。如果换个角度对萧纲的创作和学思想做一番全面历史的考察,就会清楚的看到他的学思想在其时代背景下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4.
钱穆的学术生涯中研究重心几经漂移,从历史学到文化学这一转型尤其醒目。文化学的核心关怀,即传统情性之教如何达成的问题。尽管钱穆的治学方法与理念宗趣在某种程度被视为与理学传统之间尚有裂隙,但文化学的设计与建立,标识了钱氏对于中国文化核心问题的把握不离儒门成人之教的基本立场。成人之教,即是成性之教、情性之教。  相似文献   
55.
情性之教之所以会与身体教育扯上关系,核心即在中国传统之学对身心关系的深入理解。任何身体的展现,都不只是生理的意义。传统中国的身体论关联着心性论,二者是一体的两面,没有无心性之身体,也没有无身体之心性,身体体现了心性,心性形著了身体,因此,中国传统的"身体教育",同时就是"情性教育",同时就能完成"情性教育"。这是一体呵成的身心,而非二元对立的身心。不仅现实的心性需要改善、可以改善;现实的身体同样需要改善、可以改善。传统中国所期待的完整教育,是培养一种内外交融、身心交融、心气交融的有机体性人格。  相似文献   
56.
《中学生阅读》2009,(10):9-12
在专业目录中,文学被分为四大类: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新闻学和艺术类。学习文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审美的情趣,同时,心灵也能够得到净化。可使人站在更高的精神层面上,对生活和生命有更深入的探索和感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文学中的几大专业吧!  相似文献   
57.
我一直以为,读书是分感觉的。比如,有的书读之痛快淋漓,拍案称奇;有的书读之哀婉忧怨,夜不能寐;有的书读之如沐春风,润物无声……读李克荣老师的散作品集《有梦的红气球渐渐飘远》正如后,给人一种春风骀荡的感觉。  相似文献   
58.
中国传统诗学认为诗歌的主要任务是言情。在主体意识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等诸要素中突出情感的要素,是对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特征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取消了诗歌的抒情特征,实际上就是取消了诗歌本身。  相似文献   
59.
针对当代诗词创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在诗词写作方面的体会,提出以传统诗学(包括词学等)理论为当代诗词创作之借镜,同时以此激活传统诗学的实践功能。本此宗旨,选择情性、炼句、章法三个范畴,略叙这些传统范畴形成的历史,纂引古人相关论述,加以阐释与发挥,以供学诗者借镜。概而论之,以为情性为古代诗人最重要的实践原则,今人仍当遵循;炼句之要,不单在一般意思上的修改,而在于"烹炼",重在"得句",伫兴而作,似有神助;章法之要,在于由循法而至于无法,由中规中矩的成熟境地到变化莫测的能事之极。  相似文献   
60.
当今,人们把科学、技术、管理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鼎足而立的三大支柱。在研究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时,着眼点往往从“技术差距”转移到“管理差距”上。美国把管理视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是一个后起的经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在管理上的成功,因而管理和技术被看作是日本现代化的两个轮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在这个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