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910篇
科学研究   91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55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曹魏时期,战乱频繁。为了保证兵源,当时的统治者实行士家制。他们通过“当色配婚”、重“士亡法”等具体措施来确保兵源。而这些措施的实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士家社会地位的低下。  相似文献   
12.
《明湖居听书》是一篇以描摹生动而素被人称道的文章,但因其所描写的内容是地方曲艺,学生较陌生,且侧面描写的内容居多,学生读后觉得芜杂,只对其中的比喻句通感句印象较深。因此,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与体会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合的妙用并在学习中提高概括、分析、鉴赏的能力,我作了如下  相似文献   
13.
论朱熹的山林情趣与他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中寻找朱熹山林情趣的思想渊源,同时,着重从其生活中出游和静居两个方面探讨其浓厚的山林情趣对他的生活及其诗歌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国学者怀特海认为,科学的认知既不能包笼更不能取代审美的感悟,“你理解了太阳、大气层和地球运转的一切问题,你仍然可能遗漏了太阳落山时的光辉”,那该是一个审美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总是与自然密切相关,“伟大的艺术就是处理环境,使它为灵魂创造生动的、转瞬即逝的价值。”工业时代迅猛发展的三百年里,人的第二种力量被推向了极致,第一种力量则被冷落被忽视,结果,既破坏了人与自然的有机完整,也造成了这个时代的文明的偏颇,人的生存状态失衡。受这种重科学主义的理念的影响,语文教育原有观点表现出的倾向,是偏重于对自然美的欣赏,含有…  相似文献   
15.
以《论语》、《孟子》、《荀子》为基点,分析了“士”这个特殊社会角色的发展。孔子的“士”重立身,尚“内圣”;孟子的“士”重“舍生取义”;荀子的“士”重务实、尚“外王”。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甘肃教育》2011,(4):52-52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政治环境下。陶渊明的性情与当时社会不投合。“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陶渊明说出了辞官归隐的原因,辞官时所作的《归去来兮辞》表明了归隐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7.
两汉“士不遇”集中地反映了两汉士人在大一统的一人专制制度下政治理想的受挫、自我期待的落空以及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失落与体认。本文通过对两汉“士不遇”赋的考察。认为其情感的表现主要有四种方式:1,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2,直抒胸臆,感士不遇。3设为问答,自我宽解。4,寄情景物,含蓄蕴藉。并论述了各类赋作的思想特色及作者心态。  相似文献   
18.
19.
士与官僚的合流: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我国历史上,虽然自皇权-官僚政治体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士与官僚相结合的进程,并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政治形态,但士大夫政治形态的最终确立,却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士大夫文官政治的确立,不仅改变了自汉代以来主要代表世族门阀阶层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东佘山居是明代隐士陈继儒的私家园林,陈继儒在此园中居住了32年,其间不仅完成了大量著述,而且肆意山水、任性自然,过着恬淡诗意的生活。东佘山居是陈继儒亲自参与修筑的园林,不仅投射了陈的审美趣味、人格理想,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陈继儒的"乡居"思想。东佘山居是陈继儒出与处、进与退的港湾,其中折射着诸多明代江南文人共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