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傅璇琮 《寻根》2015,(2):111
古代巾箱本指中国古时刻印开本极小、可以装在巾箱里的书本。《北堂书钞》卷一三五"王母巾箱"条引《汉武内传》,说"帝见王母巾箱中有一卷小书,盛以紫锦之囊"。这里所说的"巾箱"即是古人放置头巾的小箱,而可放入随身携带巾箱中的袖珍版小书,即称巾箱本。巾箱本,具有这种袖珍样式并便携的特点。因其  相似文献   
472.
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大步迈进以及佛教发展的自身需要,促使佛教图书馆兴起。截至1949年,全国共14个省市建有佛教图书馆,主要分布于今长三角地区,20世纪30年代是其发展黄金期。相较于传统寺院藏书楼,佛教图书馆拥有公众性、学术性、开拓性等特征。通过整理分析各佛教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可知弘扬佛法、提倡佛学以及创新佛典分类是其对民国佛教发展的主要贡献,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又可见其社会价值。总的说来,民国时期的佛教图书馆是佛教事业、文化事业、公益事业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473.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