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导入即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它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导入的适切与否往往关系到课堂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导入设计新奇性、艺术性、知识性的原则,笔者设计了一些导入环节——"趣"字当先,引人入胜;"艺"字为奇,声情并茂;"知"字为重,新旧相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蓦然回首,一年的研究生生活已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现在我被05级同学称作“师兄”。想想2004年9月入学前的我,那时一米八的块头,体重180多斤,一身整齐的警服, 腰别一根塑胶警棍,屁股上吊着一副手铐,开着警车,是多么威风啊!令以前的领导和同事们难以置信的是,今日的我  相似文献   
13.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起笔作横画,转折处略顿,转换行笔方向而折向下写竖,值得注意的是转折时先顿笔再折笔向下,使折角成方折。 书写技法:起笔作竖画,转折处略顿即转向右行,行至末端收笔。注意有的竖长横短,有的竖短横长。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临摹重在对临写内容的细致观察。教师在引导学生临帖时,可以针对所讲内容,设置各种不同的字体、书体以及同一位书法家不同年龄阶段作品的比较、观察与临习,让学生体验书法艺术的变化之美,感受文字演变发展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习作之源,习作是对生活的描摹。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准备工夫,准备工夫不仅是写作方面纯技术的准备,更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不从这儿出发就没有根。”“生活经验丰富了,好的习惯养成了,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地流淌了。”可见习作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但现在,儿童的习作似乎越来越游离于生活了。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7,(6):20-21
上课走神时,你不由地拿起笔来在练习本上画了一些小帆船。妈妈让你做作业时,你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太阳和几朵小花。在操场上玩耍时,你在地上画了个漂亮的小人……你一定不会想到吧,这些简单的信手涂鸦却能泄露你内心的秘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17.
程珊 《红领巾》2007,(5):50-52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画家,他的朋友要过生日.他准备画一幅“青松图”当做贺寿礼物。他先画好了一棵挺拔苍劲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植物学上松柏不是同科吗?于是.又画上了一棵柏树。又一想,松、竹、梅号称“岁寒三友”,缺一不可啊,就全画了吧!他拿起笔,又在空白处填补上竹和梅。画着画着,灵机一动,有松要有山,有山必有石,干脆全画上,于是又拿起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陈子铭 《宁夏教育》2007,(10):10-11
曾记得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么一则故事,大意是有人称赞鲁迅先生是天才,写出那么多那么好的作品。鲁迅先生说:"我哪里是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罢了!"鲁迅先生的话当然是谦虚了,但  相似文献   
19.
熊永红 《语文天地》2013,(12):52-53
很多学生怕作文,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追根究底还是缺乏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不该在拿起笔来的时候才问该怎么样,应该在拿起笔来之前多做些准备工夫。”丰富的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说:语文姓"语",因其必须张开嘴说;语文也姓文",因其还得拿起笔写。其实我们手中的语文教材,就是学生学写的最好工具。只是孩子们只知其好,而不知其为甚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