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10637篇
科学研究   1022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033篇
综合类   467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1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750篇
  2013年   573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1098篇
  2010年   951篇
  2009年   1071篇
  2008年   1017篇
  2007年   889篇
  2006年   943篇
  2005年   1100篇
  2004年   1007篇
  2003年   544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371篇
  2000年   352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群 《教书育人》2005,(5):20-21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文化基础薄弱,思想意识落后,人际关系紧张。许多人就称他们为“问题学生”。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使这些弱苗也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13.
学分制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从学分制自身特点看,它不是简单的学生成绩的转换,它本身就是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它打破原有僵化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更为灵活的富有弹性的管理手段与学习制度,它不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而且它能引发和牵动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15.
李勇善 《青年教师》2004,(10):20-20
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在教学中如能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心怀欢畅,精神饱满地进行学习,就会提高教学效率、发展智能。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08,(9):23-23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7月14日至18日,省教育厅在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举办了首届“中职杯”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男子篮球赛,有15支中等职业学校代表队参加了比赛。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互助县职业技术学校取得了第一名,乐都县职业技术学校、省体育职业技术学校、省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相似文献   
17.
《吉林教育》2009,(7):F0004-F0004
长春公关学校是一所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公办职业学校,学校以培养优质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和社会满意为宗旨,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近万名优秀毕业生,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全国十大名牌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职业院校就业质量百强校。  相似文献   
18.
观察15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武术大负荷训练前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的变化,分析血乳酸和血尿素氮与民族传统体育大学生训练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能够客观评定训练强度,为科学训练提供依据;大运动负荷训练对学生血乳酸和血尿素氮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都需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都是经少年、青年到成年,从业余、体校到专业这多年系统训练成才的。所谓衔接训练就是指运动员从业余到体校到专业队之间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也就是一个运动员从原教练的训练到另一个教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如果衔接的好,时间可能是较短的,今后的发展会比较顺得的。如衔接的不好,有可能是较长时间的不适应,甚至会出现不良情况或过早夭折。因此,我们就注意这一环节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员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