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28篇
科学研究   89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67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通过梳理并还原哈姆雷特在复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试图对哈姆雷特复仇之延宕所包蕴的历史文化信息重新作出阐发。哈姆雷特复仇行动延宕的根本原因在于哈姆雷特找不到复仇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延宕本身既宣告了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理想在欧洲大陆的陷落,也反映出人文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人文主义者悲剧性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22.
左移位结构(Left-dislocation)澳大利亚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秉承英国语言教学的流派,人文主义教学法和特殊目的的英语教学法(ESP)在课堂上运用广泛,前者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队学习英语的影响,后者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这两种教学法在课堂上有清晰的教学步骤,效果良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3.
莎士比亚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卓尔不凡的艺术想象力,更在于他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的独特视角。叙事诗《鲁克丽丝受辱记》将人物的视觉思维作为切入点来表现当时社会文化思维模式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禁锢,具有丰富的认知心理学阐释空间。在当时语境下,视觉至上的心理模式蒙蔽了世人的双眼,对于事实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眼见为实;视觉与身份建构,特别是女性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以《鲁克丽丝受辱记》人物的视觉认知来阐释其所承载的文化心理,可以深入认知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4.
左移位结构(Left-dislocation)澳大利亚的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秉承英国语言教学的流派,人文主义教学法和特殊目的的英语教学法(ESP)在课堂上运用广泛,前者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队学习英语的影响,后者注重英语的工具性。这两种教学法在课堂上有清晰的教学步骤,效果良好,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在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英语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的重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基于人文主义的视角,通过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思政素材的选择,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以及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6.
源于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深深扎根于人文主义的传统之中。"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潜能发展和增强","强调身心二分、心先于身"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基本主张。现代教育实践的展开及其演进正是建立在这些人文主义的教育信条之上的。然而,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正在引发的变革,现代社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后人类时代。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及其实践正在遭遇新的时代境遇的挑战,重审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势在必行。基于后人类时代视域,借鉴后人类哲学话语,展开对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学的批判并尝试建构一种后人文主义的教育学思路,其基本主张为"从人类中心到万物共生的教育视角转换""从人的增强到人的完善的教育理念回归"以及"从身心二元到身心一体的教育原则重构"。  相似文献   
127.
在媒介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泛娱乐化倾向在媒体日常操作实践中日益明显,新闻逐渐异化为噱头与谈资,导致精神产品的内在核心品质缺失,本文选取近两年部分优秀人物报道个案,通过主题分析,指出人物报道审美取向的三个特质:人文主义的价值立场、精神超越的情感认同及批判性的社会关怀,笔者以此反思媒介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缺失等问题,并试图引发业界对新闻作品价值引导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8.
施海涛 《教师》2014,(33):44-45
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因此我们应发掘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并通过人文的教学手段使之真正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9.
花园是人类创造的事物和上帝创造的事物的美学桥梁,花园意象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差异,英国诗歌中的“大地要花园”意象根源于基督教文明,来源于《圣经》中的伊甸园。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从中世纪禁欲思想的藩篱中突围出来,大胆宣扬真挚、纯洁的爱情,以《创世纪》里的《伊甸园》和《雅歌》里的“关锁的园”为基础来表现爱情。一方面,寄托诗人强烈的宗教情怀;另一方面,表达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追求世俗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0.
布鲁尼的市民人文主义包涵双重意蕴:一方面,他强调古罗马共和主义传统,其自由理想和法治意识无疑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政治观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另一方面,他精心维护城市显贵的寡头政治传统,巧妙地运用西塞罗式的修辞语言掩盖了社会现实的不平等和政治自由的排他性,为当权者实行寡头政治提供了合理的说辞。布鲁尼的市民人文主义兼具两面性可以说是外因与内因合力的产物。本质上说,布鲁尼是他自己时代的俘虏,他没能冲破时代和社会的羁绊,其政治观的两面性凸显出处于转型过渡时期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