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能力与机遇,到底孰轻孰重?不少人认为机遇重于能力,而我则认为能力重于机遇。伯乐相马的故事众人皆知:传说伯乐精于鉴别马的优劣。他曾受楚王的委托,去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一连跑了好几个国家都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他在返回齐国时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  相似文献   
52.
何霞 《新体育》2005,(11):13-13
十月像一条咝咝燃烧的导火索,要把很多人的梦想炸开。在这个弥漫着收获气息的季节,让我们走近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走近赛场上的健儿,走近运筹帷幄的将帅,走近维系公平公正的裁判……他们各有各的故事,他们各有各的感受,正是许许多多的他们共同完成了2005年这场最盛大的演出。  相似文献   
53.
笔者将编辑祝愿为"伯乐",拟创造一种环境,渴望有更多的编辑的"伯乐"成长和涌现,使大批的"潜人才"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为科教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4.
他被伯乐从垃圾堆里捡回来回顾阮经天这一路的星途,坎坷是最俗滥也必不可少的关键词。自称是被钮承泽、陈玉姗等伯乐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台湾偶像剧一哥,经历过长达6年的事业低潮期。  相似文献   
55.
千里马证书     
国王的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他挑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好,我这就去。”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立刻蜂拥而来,把伯乐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纷纷递上证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56.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57.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58.
郎朗,1982年出生于沈阳,7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1岁在德国艾特林根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崭露头角,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杰出艺术贡献奖;13岁又在日本仙台夺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赛事青年组第一名;1997年赴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留学;2002年。他摘取了首届伯恩斯坦艺术成就大奖;2003年,他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成功地在卡内基音乐大厅举办了音乐会——这是中国钢琴家第一次在卡内基享此殊荣。他被《华尔街日报》和美国《People》杂志评选为“将影响世界的20位青少年”之一。  相似文献   
59.
三点导读     
小小说《千里马证书》一文语言质朴、故事情节简单,但细细品味,内中却有深刻的意蕴。一是小说主题的深刻性。这篇小说通过伯乐相马和群马应聘的故事来折射现实生活,揭示深刻的主题。小说首先写伯乐奉命在招聘“千里马”之时,群马蜂拥而至,一个个手捧“千里马”证书前来应聘,但通过伯乐的一番“相马”之后,群马一个个因未能蒙混过关带着不满的情绪而逃之天天,因为它们的证书都是假的。  相似文献   
60.
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选人用人问题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却又不容易破解的难题.从伯乐相马式到科举考选制再到民主推选制,给人们提供了诸多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实践和思考.高职院校的选人用人要真正做到量才授官、野无遗贤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以现代政治家、教育家的智慧,锐意改革,高职院校选任人才的制度将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