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教育   5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62.
刘芬 《科教文汇》2011,(2):53-54
《侠客行》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是中国唐代侠义文学和英国中世纪传奇文学的杰出代表,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的侠义精神和骑士精神,表现了中西方在行侠仗义上共同的文化心理特征。但因为这两种文化产生的土壤不同,因而表现出较大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3.
司马迁将项羽的英雄品格定格于主流历史话语系统中,并非出于个人臆断。从文化层面来看,司马迁完成对项羽的英雄化塑造,是源于史家精神的英雄主义人格特征,楚文化的熏染及对侠义精神的自觉继承。  相似文献   
64.
《燕丹子》、《吴越春秋》、《越绝书》是汉代的三部杂史小说。这三部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强烈的复仇愿望并将复仇意识付诸行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秦汉社会中存在的强烈的复仇意识和超越肉体拘执的侠义精神。章通过对三部小说中和《史记》等史书中的同类事件的对比,说明小说如何在情节选择和结构安排上突出复仇主题。  相似文献   
65.
武侠小说是指描写凭藉武术行侠仗义的叙述学作品。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要着重描写武术,二是要体现侠义精神。所谓侠义精神就是维护社会正义,所以侠士们往往是除暴安良、扶危济困的英雄。如果凭借武术去破坏社会正义,那就是“盗”而不是“侠”了。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论述《史记》中的侠义精神及金庸武侠小说对侠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以说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部分的侠义精神不仅不会因朝代的更迭或社会形态的转变而失去魅力,还将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一,文本解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鲁达的行踪为线索,构成了“问——救——打——走”的完整的情节结构。在故事的演变中,主人公“安良”在前,“除暴”在后,情节发展张驰有致,波澜起伏。鲁达是小说中出场较早的英雄之一,作者借鲁达一出场就三拳打死恶人郑屠的英雄行为来表现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的侠义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68.
近来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惹出不少争论。原因在于其中第四十一回:“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被选人了高二语文读本,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褒贬不一。褒者认为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次重大突破;贬者则认为作为武侠小说的《天龙八部》,实难登大雅之堂。笔者却认为,《天龙八部》入选高二语文读本,既是语文改革的历史性突破,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9.
2005年4月23日至24日,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学者云集河北邯郸,纵论赵文化。通过归纳整理,会议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0.
唐代豪侠小说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中期是唐豪侠小说的繁荣时期,表现出浓厚的神秘色彩,唐豪侠小说的内容丰富,大致可分四类;宣扬侠义精神,歌颂侠客行侠仗义之举;展现侠客在政治斗争中的风彩;写复仇主题;展示侠客神奇武功和神秘的法术,唐豪侠小说产生的社会化背景较为复杂,唐代任侠风气的高涨、佛道二教的兴盛、中晚唐社会的动荡、人的“作意好奇”是其繁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