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283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203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国家应急广播的开播及有效播出,体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困家电台强烈的国家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一我感到旧家应急广播传递的不仅仅是救灾的信息,更是信心、信念和信赖。旧家应急广播的开播探索了全媒体条件下,传统媒体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主动服务公众的这种新模式,它使广播的陪伴性、即时性、广域性、便捷性的特点得到有效发挥和拓展,  相似文献   
992.
阐述了全媒体的概念、特点以及对图书馆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全媒体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实践,提出了在全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开展的信息服务项目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993.
阐述了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同时从信息资源挖掘、定制个性化服务等方面对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94.
项琳 《河北科技图苑》2013,(4):15-17,14
在媒体大融合的全媒体时代,探讨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能力,提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能力就是广义上的服务,以秦皇岛图书馆为例,归纳概括服务价值与能力的类型,分析案例启示和借鉴意义,提出市级公共图书馆核心价值与能力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995.
目前,单纯的传统纸质图书已不能完全满足读者受众的需求,社会要求出版业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努力提高纸质图书出版质量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将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等数字化出版形式更好地融合起来,形成“纸质一网络一手机”三位一体的全媒体出版模式。在这样的时代下,优秀出版物生产中的一切环节都一定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做到“选读者所爱,编读者所想”。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大陆的传统出版社在网络出版大潮冲击下,经过了被动配合网络硬件商到试水网络出版的两个阶段,发展到走全媒体出版人之路,尝试把资源、技术、创意等三者真正结合起来,试水平台打造,以期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中国网络出版也呈现出细致分工、微利获得的新赢利模式及传统出版社狂飙突进的态势。  相似文献   
997.
陈博 《报刊之友》2013,(8):72-73
《TV一周刊》栏目定位于陕西广播电视台整体形象、重大活动、节目幕后的报道宣传。在"全媒体"的媒体格局下,陕西广播电视台《TV一周刊》栏目将建成集电视宣传、广播宣传、网络宣传等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架构,实现各个媒体间的无缝链接,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真正把《TV一周刊》栏目打造成陕西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宣传的集合平台。  相似文献   
998.
赵滢 《报刊之友》2013,(10):75-76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出版的形态,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编辑在面临内容组织、生产流程、产品形态、传播渠道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变化时,如何准确清晰自身的角色定位,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编辑要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数字化技术能力,成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从业者。  相似文献   
999.
苏凡博 《新闻界》2013,(10):52-55
电视媒体面临着行业内外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各大电视台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纷纷进行了新一轮的演播室改造。这一轮的演播室改造主要以高清、大屏、全媒体互动为特点。全媒体高清演播室的新闻节目主持在时间、空间、受众、传播者、信息呈现等多个维度上也表现出与传统演播室新闻节目主持不同的特点,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有更强的驾驭直播的能力、更丰富的空间调度意识、更深层次的观众互动、以及更强的团队合作观念和把控信息呈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早在2006年出台了《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作了规定,媒体作为影响大众的工具,肩负着引导舆论的社会责任,如何做好重大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媒体应急报道,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特别是作为离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地最近或与发生事件有关联的地方媒体,既要把握好报道时机,追求报道的真实性和认同感,又要注意舆论引导、把握传播方向,与各个方面协同作战、密切沟通,还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报道尺度。更好地报道突发事件,是摆在地市报人面前的一道生动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