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45篇
科学研究   239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范国须 《内江科技》2006,27(2):80-80
文章介绍合唱中的基本问题以及在童声歌唱训练中的几个重点。  相似文献   
102.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它在承载着语音的内容同时又体现着语法的功能。词汇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是语言中最敏感、最富于变化的部分。网络的出现催生了大量的网络词语。我们的研究表明,英汉网络词语主要通过合成、缩略、转义和生造法构成,体现了两种语言的共性,反映了网络语言的简洁、新颖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根据教师的紊养、教师对教学的认知与把握程度,可将教师的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经验型教师 此类教师熟悉教学规范,能够掌握共性化的教学。这一境界可以分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从不会教到能教——“初师”;第二层次,从能教到会教——“匠师”。  相似文献   
104.
大学文化是大学长期积淀和培育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民族院校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共性,又要彰显个性,还要强调德性.  相似文献   
105.
"再"和"又"是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它们之间既存在语义共性,也存在语义差别。本文通过举例,对"再"和"又"语义共性和语义差别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评价中存在的过分行政化、数量化、形式化、趋同化及缺乏个性化等问题,利用比较方法,借鉴学术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以"三元"评价代替"二元评价",以"六大要素"的评价体系和以评价目的为龙头指导教育质量评价,设立共性质量标准和个性质量标准等4项建议。对图书情报学教育质量共性与个性相融合的评价,提出要厘清每次评价的目的,要针对各个院系、不同专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要适当延长评价周期,营造宽松教学与研究环境,要提高教育质量精细评价的专业化水平,要建立独立、权威的评价机构,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合理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7.
通过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板块ERP系统的实施,结合PM模块在各个油田实施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勘探生产板块中设备管理ERP系统建设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中石油十二五规划中设备管理ERP系统建设提供内容参考,为勘探生产ERP系统设备管理模块的后续深化应用及运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为什么99%的记者无法成为名记者?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名记者?记者如何才能超越平庸?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正视的问题。结合若干中国名记者的成长历程,我们也许能够相对清晰地发掘名记者群体中带有共性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9.
科技的进步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设计理念已不足以满足当今的设计需求,在人性化的设计时代,设计的创新性必不可少,但这种创新性必须满足大众的情感心理,以适应更多消费群体,于是是否具有共性与个性成了评价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10.
有些新闻记者由于惰性或者经验不足,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往往在行文上不注意推敲,容易造成读者的审美疲劳,甚至是形成恶俗。例如:遇到害怕的事情都是心有余悸,篇篇都说记者如何如何。本文将这些通病罗列出来,期望对新记者有所警示,有助于他们的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