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陈泓暄  林共时 《小学生》2008,(10):26-26
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很奇怪吧?班级里怎么会有兵器?不错,我们班级里的确有一些奇特兵器。想看看吗?那你就慢慢往下看吧! NO.1"大刀""大刀"其实是一把不锈钢锅铲。铲面是方形的,银光闪闪,像一个宽阔的刀面;与之相连的是一个尺把长的圆柱形手柄,中间空心,尾端用红色小圆木塞住。9月27日,它由林老师带入班级,成了我们班的特殊一员,主要用于铲除卫生区小沟中的垃圾。你瞧,李光毅用扫把把沟里的土尘与垃圾扫成一堆后,它就派上用场了。用力一戳,轻轻一铲,土尘等垃圾就乖乖地被装进垃圾斗里,就像装菜一般。自从有了它,我们班卫生区评比从没有丢过分。  相似文献   
82.
《水浒传》的兵器描写不仅种类多,而且与人物的关系最为密切。着重分析了禅杖和哨棒对突出鲁智深、武松人物性格的作用。充分肯定了《水浒传》兵器描写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83.
1974年,在秦始皇兵马俑坑中发现大量兵器,这些兵器让人们看到了秦军鲜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84.
三联书店1953年至1958年间编辑出版了《中国兵器史稿》一书,存下来的出版档案装订成册,共有130页,71项,包括选题立项、审稿意见、专家意见以及与作者家属的通信等(作者已去世)。责任编辑董秋水(据沈昌文先生说,董是女作家张洁的父亲)。  相似文献   
85.
王炳生 《武当》2015,(1):13-15
一、概述枪,古代称为矛,是我国古代兵器中的一种主要刺兵,素有"百兵之王"的称谓。自古以来,枪的形制种类繁多。宋代有单钩枪、双钩枪、环子枪、拐枪等;明代有长枪、铁钩枪、龙刀枪等;清朝有长枪、蛇枪、钉枪、钩镰枪、雁翎枪等。以上枪名大都是枪头的形状而命名。以枪杆的长短粗细不同,又分为大枪,花枪两种。故有"丈八大枪,七尺花枪,双枪六尺"之说。由于枪的使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加之枪的制作简便,刺杀能力强,故自秦汉以后,戈废戟衰,而枪独存,成为古战场上的主要兵器。即是在火箭,导弹异常发达的今天,短兵相接时,依然离不开枪的使用技术。足见枪在我国古代军事和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对  相似文献   
86.
汉中,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汉中市档案局(馆)长孙启祥长期以来潜心于汉中文化研究,出版有《汉中历史文化论集》、《陆游汉中诗词选》、《陆游与汉中研究》(主编)等多部汉中历史文化研究专著,形成了对汉中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深刻内涵的全景式描述。  相似文献   
87.
池秋平 《兰台世界》2014,(6):141-142
在以车战为主的春秋时代,攻击力甚强的长兵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兵器,显示出非凡的杀伤力。因而在后世里,这些长兵器才成为武术的重要器械而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88.
《金秋科苑》2011,(24):80-81
近日,兵工老科协副会长李庆璋主持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与会者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李长春同志关于《决定》的说明。一致认为,党中央的《决议》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9.
刘绍义 《知识窗》2011,(4):51-51
《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藏于陕西扶风博物馆西周时期的青铜“我”来看.  相似文献   
90.
刘明科 《收藏》2013,(12):90-99
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明显滞后于中原文化。尤其是巴蜀地区出土的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兵器,如虎纹戈、三角援戈、柳叶剑等.是探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最好资料.本文所述肯铜兵器皆出土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