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79篇
科学研究   7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章就再就业的内在意义进行了剖析,指出再就业最好的途径就是要在提高下岗失业人员求职的主动性、求职技能和自信心的基础上,使下岗失业人员顺利的实现再就业。  相似文献   
62.
中国就业政策评价:1998-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消极就业政策到积极就业政策的转变,标志着中国政府以更为积极的姿态来处理就业问题。估算结果表明,1998-2008年,我国政府为落实就业政策累计支出6169.67亿元,其中用于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为4144.06亿元,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为2025.61亿元。实证分析发现,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和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与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支出每变动1%会导致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数量同向变动0.27%,说明我国政府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的确对再就业工作显示出了积极作用;而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每变动1%将引起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数量反向变动1.05%,这一结果表明落实消极就业政策的支出吸引了更多的失业下岗人员加入失业保险体系,同时发挥出了一种"社会稳定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63.
王慧 《教育》2011,(14):41
"高中‘盲于’考大学;进校后‘茫(然)于’读大学;临近毕业只能是‘忙于’找工作",这是目前部分大学生的发展现状。"招生不利是速死,就业不好将猝死",就业  相似文献   
6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问题.主要结论:目前我国运动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同地区未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二是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政策体系未进行系统规划和层级与项目区分;三是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包括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保障与基本措施等.  相似文献   
65.
孟令超 《大观周刊》2011,(41):62-62
本文首先介绍了再就业工作的含义、工作主旨,提高再就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必要性。之后,文章对如何提高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主要途径进行了分析,包括:提高工作人员奉献意识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工作思路丰富和改进:促进再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文章旨在通过对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分析,为新时期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6.
从失地农民收入的现状出发,以呼和浩特市周边的失地农民为例,对其增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4):31
根据经济发展和合作组织2006年的统计,墨西哥自主创业率为43.3%,在其成员国排名中居第二位,土耳其以45.8%位居榜首。其中,墨西哥男性自主创业率为46.6%,女性自主创业率为38.7%。自主创业多集中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上,占57%。有专家指出,2006年墨西哥新增80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切与  相似文献   
68.
刘松海 《青年记者》2003,(12):51-51
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人员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在新形势下,认真做好下岗失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下岗失业职  相似文献   
69.
70.
下岗女工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而且会伴随着产生许多心理问题。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下岗女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下岗女工打开“心结”,重塑自我,更有助于相关部门在下岗女工再就业对策上的选择,更好地解决女职工下岗再就业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