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7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5篇
综合类   2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詹锦华 《大众科技》2009,(3):190-192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文章分析了1990年以来福建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质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影响农民消费的因素,提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启动农村市场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对13个相关维度分析后发现:①相关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和保障状况比较好,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与5年前相比,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②在生存方式指标“个人收入”和生活方式指标“吸烟、饮酒、饮食和睡眠质量”等方面对健康的影响分析中,没有发现有显著性差异。③在生存方式指标“生活环境污染情况”“参加生产劳动时间”“不同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指标“受教育程度”“婚姻和家庭状况”“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等对健康的影响分析中,均发现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些因素与该人群的健康有很大的相关性。建议:①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知识的普及宣传,使居民形成“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正确健康观念。②加强农村体育健身软硬件设施和系统的建立,形成科学、合理的健身系统网络。③加大对地方环境污染的整治工作,努力做到将污染危害程度降到最低。④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他们的保健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3.
分析了广州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对其消费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因子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广州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4.
满月酒为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其具体礼俗各地不尽相同,农村居民的满月酒文化消费具有此区域的消费特点。基于实证研究方法,选取皖北区域的乡村为"研究点"。通过对所获取的数据及其资料的梳理、分析,发现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皖北农村居民的满月酒文化高消费的特征渐趋明显、仪式过程也愈加繁琐,这其中有传统文化习俗的影响、有农村关系文化的作用、也有盲目攀比的因素。最后,立足区域地情,借鉴2017年文化部发布的《"十三五"时期文化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皖北农村居民满月酒文化消费的合理路径,为广大农村居民构建满月酒文化消费科学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5.
近年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的研究也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把2005年全国51个省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为高,低两类,引入虚拟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不同收入水平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6.
付蕊 《图书馆建设》2023,(6):129-140
探索农村居民社会化阅读动机的构成、差异与成因,以期为提升农村阅读服务质量提供借鉴。采取混合研究中的解释性设计法,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围绕主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社会化阅读动机可分为阅读效能、追求卓越、情感抒发、社会交往和获取认同5个维度,且年龄、学历和家庭年收入等条件对不同维度动机产生影响,而认知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交因素是社会化阅读动机的主要成因。值得深思的是社会化阅读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仍任重道远,需在关注情感抒发、警惕知识鸿沟、平衡现实需求三个方面持续深耕。  相似文献   
157.
重庆市农村居民收入影响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重庆统计数据,分析收入及收入结构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层面分析,持久性收入及其边际消费倾向对农民消费影响最显著,提高持久性收入对农民的消费支出有正的影响;从收入结构分析,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著,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会极大地刺激消费需求。因此,应大力提高农民的持久性收入水平,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家庭非农业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8.
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乡村振兴是乡村的全面振兴,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振兴,也包括文化及心理层面的振兴,离不开系统的社会心理建设,需要心理学界的参与和智力支持。文章阐明了乡村振兴对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内生性需求,分析了农村人口社会心理现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1)将乡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之中;(2)开展符合乡村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3)把乡村社会心理服务有机嵌入乡村社会治理;(4)加强农村社会心理学研究,提供相关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为343.4元,2009年达到17174.7元,是1978年的50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3.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为1336元,2009年达到5153.2元,是1978年的38.57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2.50%,但在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98上升到2009年0.49,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扩大。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0.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分离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出现危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为农村居民养老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支持,也建立了具有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但其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有限,也进一步弱化了农村家庭养老。对新疆M村的田野调查显示,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其中维吾尔族居民的家庭养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养老正式制度还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其保障功能时,应重视家庭养老这一非正式制度的功能。不但要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拓展保障范围;还应基于一定程度代际分离的现实重建农村家庭养老制度,使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成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体系的“两个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