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381篇
科学研究   45篇
体育   1146篇
综合类   23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2 毫秒
41.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是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中运动水平较高的项目之一,近来关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问题引起了讨论,本文认为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它对起跳技术的影响直接降低了运动成绩,多年来在高助跑速度利用率条件下改进起跳技术未见明显成效,并提出采用较低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可能性和考虑国外优秀运动员经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2.
43.
本文运用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方法,分析虞轶群跳远助跑和起跳步长及起跳腿膝关节角度等技术指标,发现其助跑最后3步速度较快,但助跑节奏不够稳定,步幅变化较大,靠视觉感知来调整步长。在起跳蹬伸阶段,起跳腿膝关节蹬伸幅度和蹬伸角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4.
<正>扣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是得分的主要手段,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而正面扣球是扣球的一种技术,它适合于近网和远网。由于面对网,挥臂动作灵活,所以便于观察对方,随时改变扣球路线和力量及控制  相似文献   
45.
沈勤莉、郑幸娟跳高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台摄像机拍摄、德国产SIMI MOTION软件解析2006年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我国女子优秀跳高运动员倒两步助跑及起跳过程,对其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比较,旨在为今后女子跳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成绩呈高度相关关系 ,助跑速度越快则成绩越好 ;助跑速度的利用率和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是衡量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速助跑、低水平速度的损失率是“跑跳型”技术风格的主要特征 ,也是现代三级跳远运动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香港优秀跳高运动员张宇浩的跳高技术分助跑、起跳和过竿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整体动作结构是先进合理的,但在起跳和过竿阶段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本文应用的分析方法是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系统中的一个典型方法,以此作为实例,说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改进运动员技术所具有的功效,也揭示了胡鸿飞教授所倡导的速度型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8.
浅析跳高起跳垂直速度形成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和实践已证明,决定跳高运动员成绩的关键因素是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如何提高起跳垂直速度?本文主要分析了起跳垂直速度形成和提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不同助跑步数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跃距离、踏跳时间、踏跳指数、身体前旋角速度等踏跳动作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募集12名男子跳远运动员,采取不同助跑步数 (6—16步) 完成踏跳动作,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助跑与踏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并计算出相应参数。结果:①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跳跃距离增加,踏跳时间缩短;②长助跑 (12—16步)与短助跑 (6—10步)跳跃距离比与助跑速度比之间未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而与踏跳时间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③相比于短助跑,长助跑踏跳指数显著减小,踏跳时垂直速度相当,水平速度损失量也显著大于短助跑 (p<0.05);④ 踏跳时间比与踏跳角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 0.05),而与平均前旋角速度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⑤长距离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量与身体平均前旋角速度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下肢蹬伸速度与踏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0.05)。结论:在6—16步范围内,随助跑步数增加,助跑速度增加,但与跳跃距离增加未存在相关关系;在进行长距离助跑时,缩短踏跳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提高垂直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跳跃距离;在踏跳过程中减小身体前旋的角度可以有效缩短踏跳用时,提高下肢蹬伸速度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50.
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对2016年国际钻石联赛男子跳远项目的前3名运动员助跑最后四步及步长、起跳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运动员之间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2016国际田径钻石联赛上海站跳远运动员最后四步步长变化不稳定,个别运动员倒数1步步长大于倒数第2步,步长的控制没有达到理想的范围。2)相对来讲,高兴龙助跑节奏较稳定、频率快,踏板准确度高,水平速度发挥充分。3)3名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高兴龙的起跳技术比较稳定,其他两名运动员在落地和腾空技术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