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初等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中小学教师培训随之进入制度化、规模化和多样化时期,在教师培训体制机制、理念和模式等方面均有创新,为后来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一些重要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关注、研究和吸取。  相似文献   
62.
在历史教科书的叙述中,渗透着编写者个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与评论,这既体现了史论结合的特点,又有助于养成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是历史教科书编写中一个基本原则。然而,清末以及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编写者似乎重在历史现象的叙述,而刻意回避编写者个人的主观评论。  相似文献   
63.
杨树达先生(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翁,湖南长沙人。我国近代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历史学家。先生4岁起随父识字读书。6岁能背《汉书》,7岁略识训诂文义,10岁始作论说文。12岁进时务学堂,20岁官费留学东瀛。回国后,长期在大学执教和著述。教学成绩卓著,1942年,他与黎锦熙、昊宓、陈寅恪、汤用彤、苏步青、吴有训、李四光、茅以升等28人,首批聘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他勤奋著述,成就显赫,撰写著作近40部,正式出版32部。在《清华学报》、《文史哲学刊》、《孔学杂志》、《历史研究》等名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4.
65.
66.
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在绥远抗战问题上曾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特点: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抗战以比较积极的支持,另一方面,又把这种支持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和基点上,即不能因此而妨害自己的“剿共大业”。我们既要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态度予以适当肯定,同时又要指出它的阶级局限性与消极作用。一味肯定或否定的观点恐怕都是片面的,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67.
学术新视窗     
扩大开放与提高质量——广播电视大学战略课题破解;统治者利益最大化与农业产出最小化——南京国民政府失败的制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启示;拉美国家美元化的历程及现实原因探析;20世纪西方法理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其评价;……[编者按]  相似文献   
6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至少有下述特征:植入式的设立方式造成历史选择成本的极其昂贵,自始至终充满鲜明浓厚的政治色彩,基本成熟呈现早熟特点,后期功能的扭曲与异化。  相似文献   
69.
朱文广 《兰台世界》2016,(14):139-142
1931年,教师群体发起"六六教师节"运动,旨在引起政府与社会重视,改善待遇,初期并未得到政府关注。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南京国民政府开始重视教师节,以求将教师群体纳入其抗日轨道。中央政府以支持"良师兴国运动"为契机,开始掌控教师节。193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将教师节移入孔诞,使其成为官方节日,通过教师节宣传抗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继续将教师节纳入政治规划,以宣讲三民主义为主,直到其统治在大陆的瓦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责任被强调,待遇问题不再被提及。教师节的初始内涵被官方意志取代。  相似文献   
70.
丁留宝 《兰台世界》2016,(7):156-158
"取之于渔,用之于渔"是国民政府早期渔业经济建设的基本思路,因此,渔业税费的征收成为这一思路践行的现实举措,但问题在于国民政府意识形态建构的弱化及政治结构一体化的缺失使其无法通过组织建构的有形体系来实现渔业税费的征收,而只能通过政府的权威以及社会名流的声望等无形资源来寻求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在实践中,这一无形资源因缺乏意识形态认同的支撑而显得软弱无力,导致民众在现实利益的诉求中不断排拒乃至解构政府的主张,并迫使政府不得不放弃"取之于渔,用之于渔"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