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791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31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美在路上     
《诗经》中早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诗句了。抛开其中吴越王对夫人浓浓的思念不说,单是这“陌上花开”。就美得让人销魂了。  相似文献   
22.
民国老人吴稚晖生活上很不讲究,但是却以八十八岁的高龄,成为当时有名的寿星佬。这主要得益于他迥异于人的养生经。一、不做官。他是最早的同盟会员,思想激进,文笔犀利,深受孙中山的信任,曾多次委他以高官  相似文献   
23.
明清鼎革,吴梅村历经甲申(1644)之恸,崇祯自缢,李自成陷京,清军入关,亡国的惊惧、屈辱与痛楚,乃于八年后写下《圆圆曲》,以犹具“时事”性的陈圆圆为主角所绘制的时代容颜,引发后续许多有关陈圆圆的创作与讨论.本文分为“如何记忆一个令人同情的亡国君王”、“倖存者的余悸:世变沧桑中的儿女故事”、“《圆圆曲》的身世记忆:首发其端而成千古绝唱”三部分,尝试从草野齐民、为女性作传、诗性叙事、身世记忆、“歌禾赋麦”与“题柳看花”等阅读视角,探讨吴梅村在创作上合抒情、叙事与表演而为一,以游走在“时事”和“故事”之间的诗歌叙述,带着同情的了解与哀怜,采取戏剧性的手法与抒情声音,藉由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兴亡故事,牵动着同处沧桑巨变的劫后幸存者,乃能在个人名节、国家兴亡与文化存毁之外,关注到更为广大而无辜的“天下苍生”,以一代兴亡入诗史的“梅村体”,为时代留下最真切的见证,自非比兴寄托的抒情传统所能拘限.  相似文献   
24.
以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佃卒限麦"的记载为切入点,结合南方麦作种植的时间及扩展、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长沙郡的北方移民问题以及孙吴兵员的来源等三个方面,互相参证,对孙吴屯田兵的北方移民问题做一大致的勾勒。南方麦作的种植时间并不是前人认为的吴末东晋年间,应至迟始于孙吴孙权在位时期。  相似文献   
25.
2004年12月13日由教育部组织召开的学习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吴启迪强调,制定《大纲》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6.
康科德     
站在北桥上寂望一溪清流蜿蜒而去,我试图说服自己:是的,世界巨人美国,就是在这里长大。转过身去,静静的康科德仍不带丝毫骄傲地靠在那里,一脸安详地回忆着。是啊,两百多年来,康科德似乎没有变过,那座发生独立战争第一场战役的木桥,那条梭罗徘徊的街道,那间霍桑小憩的咖吧,连风中都飘着过去的味道:那是瓦尔登般的闲适与爱默生式的激昂吧。  相似文献   
27.
辛亥革命时期吴稚晖的政治思想由最初的传统守旧、维新改良而演变为革命,曾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勇于接受中外进步思想理论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28.
吴敬梓《范进中举》(新课标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九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这是胡屠户将喜极发疯的范进打醒后一位邻居说的话。句中的“亲切”一词,课本编者可能认为通俗易懂,而没有加注释。《现代汉语词典》对“亲  相似文献   
29.
吴宓家族与近世三原大儒刘古愚关系密切。在清华求学近6年,吴宓与汤用彤、吴芳吉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饶麓樵、J.Pickett等老师对他的诗歌赏鉴观和文化价值观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儒家原典的熟读精思和对卡莱尔、爱默生、华兹华斯等人著述的阅读,也为他文化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分析吴宓当时的言论可知,是赴关留学以前的本土微观文化环境和经历促使吴宓主动选择了拜白壁德为师,并进而成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30.
《泣红传》是一部写知青学的大悲剧。作品在大气磅礴的构景之中,又不乏男欢女爱与小桥流水的描写。善于用细节,动态描写和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此外,《泣红传》的写景也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