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明代嘉靖年间辽东科举考试的答卷(残卷)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行最后一科进上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明  相似文献   
92.
中国的训诂学是在两汉经学家们通经致用,研究经学的基础上形成并日趋完善的。两汉的训诂学始终是经学的附庸,并服务于经学,且影响深远,以致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训诂学始终不能完全摆脱经学的束缚。  相似文献   
93.
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曾经风云一时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他在位的前半期,用人唯贤,不求边功,积极进取。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最繁荣、最鼎盛时期(即开元盛世);但在其统治后期(即天宝年问),日益走向专横自负,骄奢淫逸,沉湎于酒色之中,政治日益黑暗。致使爆发了空前的地方对中央的大叛乱——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鉴于此,我们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唐玄宗李隆基呢?  相似文献   
94.
封建王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有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95.
无论是土司制的确立还是废除,都有其客观必然性。20世纪初,发生在康区的“川边改土归流”同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中国封建王朝强化和改革内部统治的必然要求;外国帝国主义对西藏的入侵,以及藏区内部分裂势力的抬头,进一步强化了清政府川边改土归流的决心;而晚清政府对康区多年的经营及其所积累的统治经验则为川边改土归流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度的出现,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一方面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有机会步入仕途,为中国的封建精英注入新的元素,防止了家族的垄断,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极大繁荣。另一方面这种机制也  相似文献   
97.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我国历史上的传统爱国思想与近代爱国主义这两个不同性质的思想范畴讲得不够清楚,授课效果不佳。其实,由传统爱国思想到近代爱国主义的转变,所反映的正是中华民族觉醒的历程,很值得向学生作深刻的阐发。一爱国思想,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那些抵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年代,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光辉闪耀,千百年来成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世代流传。西汉名将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苏武牧羊的故事;北宋岳母替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四字的传说;南宋丞相文天祥“人生自…  相似文献   
98.
法国从5世纪进入封建社会,然而长期以来,地方割据势力强大,国家四分五裂,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12世纪初以来,王权逐渐加强,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以专制的手段强化国家的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机构,基本确立了封建专制制度;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执政时期,专制王权达到顶峰。伏尔泰称之为“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表面的强大暗含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危  相似文献   
99.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更加透彻:革命前"人民是奴隶",革命后,过去的"奴才做了主人",成为"管理着国家"的新的统治者,广大人民又"变成他们的奴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权和旧的统治者"一气",继承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手段,并且变本加厉,把封建专制发展到空前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0.
在我国历史上,清朝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封建王朝,同时也是我国其中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所以,清朝自古是我国律法考究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清代律法史工作研究的"边缘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