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2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本研究运用体育学、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理论对时下"小团体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弊病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为:(1)当下关于"小团体教学法"研究的困境缘于其理论阐述还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以及实验设计的不尽合理(。2)当下"小团体教学法"走出困境之进路为:教师能意识到"小团体教学法"的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并在教学实践中做到"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统一,针对性的改革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2.
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高校篮球课提出“分层次小团体”教学这一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次小团体”教学模式对营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促进课堂互动交往活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班级"小团体"是学生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因其对班级有不利的一面,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棘手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支持、信任积极型的"小团体",积极引导中间型的"小团体",巧妙瓦解消极型的"小团体"。从加强班级建设、开展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的竞赛活动等方面着手,给不同的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04.
情感需求和社交体验使幼儿形成"小团体","小团体"的存在有的是短期的、暂时性的,有的是稳定的、长期存在的。个体因气质不同,可参与一个团体,也可"横跨"多个团体。但"小团体"因团体成员力量不均和团体之间力量不等,容易出现"核心—边缘"的不良现象。教师应正确认识"小团体"的存在价值,尊重幼儿的个体独特性,协助弱势幼儿获得发展,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小团体",实现"小团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家教世界》2014,(7):35-35
一哥:我上四年级后就住校了,跟班里的另外三个同学关系比较好。刚开始觉得跟他们很舍得来,我们一起吃饭,然后一起回宿舍,周末放假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打游戏。我家爷件一般,打游戏花了我不少钱,我不好意思跟家里要太多的生活费,就省下一些吃饭的钱,有时候还向别人借钱。到了六年级上学期时,我觉得自己这样下去不行,父母对我期望很高,我不想让他们失望,我打算好好学习,于是就从小团体中撤了出来。小团体中有一个同学和我同宿舍,他也经常向别人借钱打游戏,我就劝他要好好学习。可是他不但没有听我的劝,还把这事告诉了另外两个同学,然后他们就一起孤立我。之前见面还会打拓呼,现在连话都不说了。一哥,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6.
职场有困惑?老师来帮忙!把你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告诉我们,我们将请最前沿的职校老师为你解疑答惑。我到新公司实习已经有一个月了,在财务部打下手。公司小,财务室人不多,大部分都是女生。刚开始几天,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越到后面,我越感觉到气氛怪怪的。办公室的人明显分成两派,他们小团体内部的做事情就很顺畅,  相似文献   
107.
初三那年,学校狠抓升学率。耍求全体同学住校。寝室是打乱来分的,我和来自不同班级的六个女生分在了一个寝室。刚住校的时候,大家都极力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本来就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活泼泼的。谦和有礼,很快,就融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团体。  相似文献   
108.
吴捷 《成才之路》2014,(5):67-67
正班级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小团体,他们的活动无时不在影响着整个班级的交往和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班级的道德面貌、学习风气和行为习惯。班级小团体一般由3~6人构成,它是一种非正式群体。它的产生原因主要有空间因素、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班级中心人物的吸引力等。此外,班级小团体的存在还接受参照团体,学生同辈的次级文化以及团体成员社会化的背景等的影响,也正是这三个方面才使学生的团体被社会所接纳。次级文化就是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活动。即处于相同年龄阶  相似文献   
109.
在单元课程的行进过程中,一日活动中的各环节时间打破了固定模式。从游戏需要出发,集体教学活动逐渐转化为人数更少、组团灵活、地点多变、幼儿意愿为主的"小团体"活动。教师重视幼儿赋权,运用精密观察、适时出现、适度放手、弹性时间安排、建立亲密关系等策略,鼓励幼儿发起,根据兴趣来组建团队,按照活动中的发现和需要安排单个"小团体"活动时间,自发地分成若干个团队活动。  相似文献   
110.
学生小团体真需要瓦解吗?那些长大后变成"铁杆"、"闺蜜"的,很多是学生小团体结伴成长起来的。案例中的做法可能导致以下几种结果:第一种可能是,本来要好的同学,为能提高成绩,变成陌路。这样发展的结果,有可能使得他们从此不再相信友谊,而造成这种不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