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江雪独钓     
  相似文献   
52.
上海小吃的市井民俗与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明 《寻根》2006,(2):85-91
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 上海日常的传统市井小吃不胜枚举,甜的小点、辣的抄手、素的菜包、臭的豆腐、粘的切糕,几乎是上海市井文化的缩影,很能让人感受到上海琳琅满目的海派小吃的名色。即使是名份相类似的小吃,在口味上、制作上、餐饮的文化氛围上,都能尝试出完全不同的品味来。在今日上海,海派小味在市井里阊中触目皆是,不过,相对说来保存得最完整最集中的当属黄浦区的城隍庙区。  相似文献   
53.
沈燕萍 《声屏世界》2007,(10):57-58
新闻采访是一种思想活动,新闻舆论的文化含量和品位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新闻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决定新闻价值的认识能力和反映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最完美、最直接的诠释,“书卷气”更是对一名从事新闻事业记者、编辑的肯定。作为一名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记者要反映市井生活、人间百态,挖掘普通人的心理,折射老百姓的心路历程,在这里,书卷气和“市井气”并非一对矛盾,而是对一名新闻工作者同样重要的两个要求。  相似文献   
54.
冰野 《兰台内外》2007,(1):64-64
“市”最初叫作“市井”,是买卖货物的场所。《国语》有“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之说。《汉书》有“商相与语财利干市井”句子。那么。为什么叫作“市井”呢?据《管子》云:“立市必四方,若造井之制,故曰市井”。当然,古籍中关于“市井”的释义还有很多,如《汉书》颜注说:“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风俗通》所收俗说:“市井,谓至市者当于井上洗濯其物香洁”。较为后人认同的是《春秋井田记》说:“井田之义,一曰无泄地气,二曰无费一家,三曰同风俗,四曰合巧拙,五曰同财货。因井为市,交易而退,故称市井也。”  相似文献   
55.
我呆的住宅区旁,紧邻着厦门湖里台湾街,沿街一家店铺,做铝合金门窗生意,店主姓雷,面色黝黑,年过五十。店铺前面,就是袖珍棋摊,每逢下午,都有棋迷来此逗趣下棋,我亦属常客,或者旁观,或者亲下,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56.
失落的江湖     
作为老北京市井文化的聚集地,天桥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而频现于众人的文字与叙述之中。然而太多的天桥记忆都不免呈现出单调的一致,似乎天桥只是老舍、张恨水笔下那个已经失落了的江湖,充满着惋惜和怀念。但历史上真实的天桥感受未必如此,比如岳氏书中就提到解放初期天桥是作为“邪恶的杂吧地”而进行整治的,而且天桥民众特别是艺人们也是真心欢迎和拥戴的。  相似文献   
57.
宋朝历经九帝168年,繁荣兴旺达到鼎盛,经济发达,由此促进了当时社会风貌的变化及音乐的话跃.本文将就宋代丰富的音乐、艺术等文化活动作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58.
59.
本文首先对张艺谋的艺术创作历程作了回顾和审思,接地张艺谋摄导的喜剧片《有话好好说》作了论析,指出该片一改改艺谋往昔创作风范,着力营构了一种散文化的市井生活景观,制造了一个散文型的银幕奇观。由于叙事视角的改变,该片的镜语系统也与张艺谋以往的影片大为不同。借助焕然一新的镜语形象和自觉的喜剧反讽手法,该片深切地表现出了张艺谋对现代都市灰色人生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深度省思。  相似文献   
60.
市井人生,闾巷风俗--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文本读解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市民学大多是写市井的,其杰作也大多是写市井的。首先,通过对市井人生、闾巷风俗的描写,写出了这个世纪中国市民尤其是最广大的下层市民的质量;其次,营造了市民生存的化环境和化氛围,展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时代市井间的风俗民情;再次,这类作品还对许多市井习俗习气作了充分的描写,这些习俗习气构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惰性和历史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