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9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经过对恽寿平绘画思想的研究发现,“仰钻先匠,外师造化”是他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在思想意识方面他极为尊古,并坚持师法古人;同时重视师法造化,将写生视为绘事之源泉。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要求画家深入自然,自然与画家的灵魂交融,他的没骨花鸟画因而被称为写生正派。当前中国画坛片面追求形式感,忽视绘画基本功及写生训练,针对这一现状,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2.
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这里的"戏".并非是随便表演一气.而是强调艺术"无意于佳乃佳"."不似之似"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53.
冉浩 《百科知识》2011,(23):38-40
人类自诩为地球上唯一拥有高级智慧的生物,在与自然进行生存斗争的同时创建了文明、发展了科技。各种技术和发明弥补了人类的不足,但人类仍然不断遇到难题。而在亿万年的进化中,生物经过无数次失败和牺牲已完美地解决了很多难题。所以,人类应该师法自然,从中汲取灵感。  相似文献   
54.
《收藏》2013,(6):197-197
杨仁凯(故宫博物院专家,鉴赏大师,人民艺术家):"石朴师古人、师造化,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北宋诸家,于笔墨中悟大道,达到了出蓝妙境界,最终形成了极强的个人面貌。其修持水平,绝不亚于石壶、秋园。"(注:石壶,即陈子庄;秋园,即黄秋园,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55.
杨汝清 《收藏》2013,(5):I0052-I0053
大凡天之生物,各秉其彝,各尽其性,水陆草木之花,土石金革之材,鸟兽虫鱼之物,皆可鉴天地造化之功,体阴阳四时之微,明彝伦枚叙之理。故能尽其物之性者,亦能明人之性;能明人之性者,即可赞天地之化育,比心体之幽微。古人常常以情比金,以德比玉,以志比木,皆为此类。  相似文献   
56.
《收藏》2013,(9):190-190
杨仁凯(故宫博物院专家、鉴赏大师、人民艺术家):“石朴师古人、师造化,中参清四僧、元四家,涉猎北宋诸家,于笔墨中悟大道,达到了出蓝妙境界。最终形成了极强的个人面貌。其修持水平,绝不亚于石壶、秋园。”(注:石壶,即陈子庄;秋园,即黄秋园,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国画大师。)  相似文献   
57.
《生态文化》2006,(4):38-38
王乐知,男,1950年生于山东济南,受父熏陶,幼习书法。少时受著名画家侯一民、邓澍先生的启蒙。曾遍访名师古迹,游历国内外名山大河,师法造化,孜孜不倦。后毕业于北京画院。90年代结识中国画研究会会长闫飞鸿先生,画艺得突飞猛进,为同行瞩目。现为中国画研究会专业画家。  相似文献   
58.
叶康宁 《收藏》2006,(12):66-67
继陈子庄,黄秋园“人亡业显”之后,贵州已故老画家刘知白再次以浓厚的传统功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吸引了文艺界和收藏界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介绍了袁晓岑先生在国画、雕塑艺术创作和美术教学等方面高尚的艺德、卓著的艺术成就及其教育贡献。  相似文献   
60.
博采众长话竹山--论蒋捷师法众长对其词风形成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捷词风之形成是以大胆师法前人为基础的。他通过博采众家之长,包举融通,变化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蒋捷大胆师法各家风格,也导致其词风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