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2018篇
科学研究   12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65篇
综合类   134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30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王飞 《现代语文》2011,(2):35-36
阅读教学理想途径的选择是为了让文本阐释真正复活外在生活世界和内在心灵世界。复活外在生活世界意味着从抽象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来自生活的芳香和气息。生活本身的细腻感觉纷至沓来,有弹性,、有厚度,有硬度,有温度,有质感,似乎周遭世界毫无遮拦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相似文献   
102.
斯坦纳阐释翻译理论的四个步骤即信赖、侵入、吸纳、补偿凸显了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译者的主体性比在翻译其他体裁的文本时表现得更为明显。然而,译者主体性是否能够发挥到最佳状态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译者是否具备足够的文学理论知识。本文首先阐述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文学理论知识对译者合理发挥其主体性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语义异常在语言中是昔遍存在的现象,虽处于学术研究的边缘,却也一直散见于各种语义学论著中。文章通过对各语义学流派不同观点的梳理,将语义异常现象的分析划分为三种路径:形式的、语用的和认知的,同时指出各路径的特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4.
冯莉  马瑞 《教书育人》2011,(36):54-55
人总是以文化的方式生活着,这种文化包括人们在琐碎的生活和生产中历史地形成并遵守的风俗习惯、规章规范、宗教信仰、民族精神、道德观念、交往模式等等。C·恩伯和M·恩伯认为,"文化包含了后天获得的,作为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1]同时,这种人为的文化对于特定的群体而言又具有强制性。在生活和生产中历史地形成并遵守的文化总是特定群体的人们所接受的共同的行为模式,那么,对于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文化都是强制性的,"一种被认为是文化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被一处居民或一群  相似文献   
105.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6.
107.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我们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作品的某种知识,而是为了获得某种人生体验,获得对人的理解。这就要求文学阅读教学的任务,主要是以诉诸情感体验为基础的文本阐释,引领学生去感受文本蕴涵的美。但梁启超说:“审美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感觉器官不常用不会用,久而久之麻木了。”所以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关键要让学生从对美的麻木状态中恢复过来,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用心灵之眼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因此,改进课堂阅读教学的方法,探索教学的艺术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8.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9.
《西部作家精神档案》(商务印书馆,2012年7月版)是一部以文化心理和艺术取向为视角透析中国当代西部作家精神世界乃至中国当代文化历程与现状的著作,著者李遇春先生打破主观阐释的藩篱,而采取史证、心证和形证相结合的新实证批评方法,对张贤亮、陈忠实、贾平凹、路遥、红柯、李锐等几位西部作家及其重要作品进行深层分析,其全新的实证与深透的阐释为读者打开了一个更  相似文献   
110.
西方阐释学作为一种人文科学,经历了古典释义学、生命哲学与现象学、人文本体论哲学(哲学阐释学)的漫长演变。本文以人文本体论的确定为界限,对其发展演变的两大阶段进行了简要梳理,侧重分析讨论了蕴际其中的人文主义取向的嬗变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