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3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理论著作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深刻阐述了共产主义扬弃私有财产和消灭私有制的思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不发达,与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很大差距。现阶段,我们的迫切任务是依据国情,顺应民众需求,鼓励和保护人们创造私有财产,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私有财产和私有制丧失存在合理性的丰富物质基础,实现保护私有财产与扬弃私有财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2.
事功精神:秦文化之魂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华夏文化》2001,(2):18-20
恢弘博大的秦文化永远是史家不倦的话题。近年来其精神特质的诠释日益引起关注,学人先后提出秦人“尚大求多”的功利价值观说、公利文化精神说、军国主义精神说等观点,反映了人们突破实证传统、建构文化阐释的努力。然而,治史的精义在于不断扬弃成说,邃密新知,秦文化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意义历久弥新。阐释者的理解和追问并未有穷期。本文尝试透过其历史践行和观念建构的考察,为秦文化之魂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3.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较全面、成功的一次改革。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通过改革国力达到鼎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姓族、对门阀士族制度的移植,使得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迅速腐化,而腐化则是导致北魏亡国的根本因素。改革中的扬弃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对C++程序设计语言的分析,提出了它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和方法。  相似文献   
85.
“君权神授”、“天赋人权”和“人定胜天”,从历史系统论历史哲学的角度论,实质是人与天亦即系统与环境的依从关系的合理扬弃,以至于极化的问题。远古人类认知、利用自然的能力弱,对“天”恐惧、依赖心理极大,而后到中国的汉代、西欧的中世纪,继承了畏“天”依“天”的一面,“君权”靠神授,但同时极化、一滥用天的名义,神化君权、教权;近代,合理地扬弃,以人权否定神权,强调“天赋人权”,将人权自然“神”化、天然合理化,但后来发展到极端,滥用自然赋予的人权,极化为“人定胜天”观,恶果累累。人口超载,环境污染,等等,令当代人类重新重视人与天的和谐关系,即系统与环境互相依从的系统原则,可谓在历史进程、历史哲学观中一种新的扬弃,否定极端化,在宇宙嵌套观中“复归”远古的某种态势,但系统与环境依从关系的内容、事件已是全新的了。  相似文献   
86.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继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之后,关于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文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秉持继往开来、科学扬弃、以人为本的情怀,渗透传统文化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7.
晚年毛泽东在“文革”的特定时空中发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培养接班人,但是,实战证明这种培养策略出现了失误。新时期,邓小平扬弃了这种培养策略,提出通过正规学校教育、社会实战、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等途径培养接班人的策略,从而保证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8.
张业茂 《文教资料》2007,(31):59-61
乐音的形成离不开律制。律制从自然音走向乐音体系,以及乐音体系"重返"自然的两次大的"扬弃",既是人类音乐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极大地推进着人类的音乐实践。这种"扬弃"中的"立"与"破",不是简单的"结构"与"解构",对于21世纪这一"文化世纪"中音乐文化的"生态建设"能给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9.
人在接受教育之前是无知的,需要接受教育以获得知识而变成有知,还要接受教育以扬弃知识而复归于无知。获得知识之前的无知,是原始的无知,是自然的产物。扬弃知识之后的无知,是获得的无知,是精神的创造。  相似文献   
90.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它不是抽象的绝对。新课程也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陌生事物,它不是与传统完全对立的教育,而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自然要求。在新旧转换的过程中。虽然专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支撑,但在理论向实践转换的过程中不少老师仍存在诸多困惑,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究竟应如何操作才“新”,如何运作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育人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