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2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41.
通过对十一运会女子举重比赛欧阳晓芳抓举122 kg创全国纪录的技术动作进行影片拍摄和图像解析,得出膝关节角、髋关节角、躯干角和杠铃中心点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及各动作阶段的时间比、作功比和杠铃上升高度比以及杠铃重心的速度曲线.从而找出欧阳晓芳技术动作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42.
举重运动中,下蹲式抓举技术被广泛应用几十年来,抓举专项运动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尽管在研究与分析下蹲式抓举技术时,可将整个下蹲式抓举技术动作分为几个时期与阶段。但是,提铃发力后下蹲这一环节中的下蹲速度快慢与否,往往能对下蹲式抓举是否取得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抓举技术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3.
举重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包括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两个方面。举重的专项素质是力量和速度,也就是爆发力,从举重的竞赛动作抓举和挺举这两项来看,都是要求爆发力很强;一般身体素质则是灵巧、柔韧和耐力等。  相似文献   
44.
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具有高度几何材料相似性的腰椎运动节段(L1-L2)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阶段脊柱腰椎节段生物力学特性,以便对举重运动员腰部损伤进行积极的预防,减少伤病的发生.结果表明:在举重运动员抓举完全起立姿态下,其椎体主要的应力分布在小关节和椎弓根处,椎间盘接触压力主要集中在纤维环中后部,位移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后外侧;此时,如果杠铃的重量过大,运动员腰部力量不足,引起腰椎关节失稳,会造成椎间盘过分挤压,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峡部向前剪切力过大可引起峡部裂伤.本研究所建立的腰椎L1-L2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足重要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平台,可应用于众多相关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5.
文章从力学和解剖学的角度对下蹲式抓举技术动作进行分析,阐明抓举技术动作的一般原理和内在规律,从而得出改进技术动作方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举重运动是—项快速的力量性运动,本文对比赛和平时训练中易犯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揭示这一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48.
举重比赛规则规定,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各有三次试举。正确而成功地利用这六次试举,对于运动员发挥最大潜力,取得优秀的成绩,以及合理运用战术,战胜对手,赢得胜利,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国际国内的举重比赛中,都不乏正确运用战术,达到很高成功率的事例。但也常见战术失当,成功率很低,甚至完全失败的  相似文献   
49.
《新体育》2006,(1):57-57
11月10日-17日,在2005年世界举重锦标赛女子53公斤级比赛中,泰国选手昆塔蒂获抓举冠军,中国选手李萍获挺举和总成绩冠军;女子58公斤级中,中国选手顾薇获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女子63公斤级比赛中,泰国选手巴·通戍获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冠军;女子69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刘海霞获抓举冠军,俄罗斯选手卡萨耶娃挺举冠军和总成绩冠军;女子75 公斤级比赛中,俄罗斯选手扎博洛特纳娅获抓举冠军,刘春红获挺举和总成绩冠军;女子75公斤以上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梁爽爽获抓举冠军,韩国选手张美兰获挺举和总成绩冠军。男子56公斤级比赛中,中国选手李争  相似文献   
50.
运用三维运动学的研究方法,对我国9名举重国际健将比赛条件下抓举同等杠铃重量时成功与失败的18次试举技术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优秀运动员特定负荷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技术特点及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动作的时空特征来看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与失败试举伸膝提铃阶段合加速度矢量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成功试举时提铃用力较均匀,而失败试举时运动员对杠铃不稳定作用力的方向是造成试举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