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30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又字凤笙,晚年号蓼园。山东省胶州人,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柯劭忞生于书香门第,其祖父柯培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有名诗人,通晓天文、地理、兵书、阵法,有多种著述。其父柯衡在经、史、诗文方面颇有造诣,著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  相似文献   
72.
    
"空中排队飞行,组织纪律严明,初春来到北方,深秋南方过冬。"同学们能猜出来这个谜语吗?告诉你吧,是"雁"字。相传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当初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路过山西汾河岸边,碰到一个张网捕大雁的农夫。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跑了,逃脱的大雁并没有逃远,而是在死去的大雁上空不停地哀叫,像人一样悲痛哭泣,十分凄惨,久久不愿意离去,最后竟然撞死在地面上。元好问听完后,感动万分,于是向  相似文献   
73.
高方 《传媒》2015,(13):25-28
襄阳,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这里不仅养育了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魏晋隐士司马徽、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文学家皮日休、北宋书画家米芾、光武帝刘秀、东方圣人释道安等历史文化名人,而且今年的湖北省高考文理科状元也均出自于此.  相似文献   
74.
强薇  段一 《兰台世界》2015,(3):98-99
作为齐梁之际的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吴均在诗歌方面的文学成就卓著。诗歌上继承"永明体"的衣钵,而且对音律协调和新诗体有过很深的探索,诗歌中有种自身风骨"清拔有骨气"。他还独创了"吴均体"对后人在诗歌创作上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5.
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作是人类诗歌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笔者认为,童真与母爱是泰戈尔诗歌中的亮点,这部分内容为他的诗作增色了不少。  相似文献   
76.
"子虚"和"乌有"原是两个人,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杜撰的两个人物. 司马相如在《子虚赋》里写道: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齐王调遣了国家所有的士卒,准备了众多的马车,带着子虚一起前去打猎.打完猎后,齐王问:"你们楚王的排场比得上我吗?"子虚回答说:"我只不过是楚国的山野之人,哪里见过什么世面.幸而当了楚王十几年的侍卫,时常跟随楚王一起出游,猎场就在皇后的后园,即使这样我还没有看完,楚国那么多的大泽胜景就更别提了!"  相似文献   
77.
陈立果 《收藏界》2014,(10):95-96
王拯(1815-1876年),初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又号龙壁山人,广西马平(今柳州)人。清著名文学家,善书画、诗词,被誉为“清末广西四大词人”之一,在词方面影响较大。著有《龙壁山诗文集》、《茂陵秋雨词》等。王拯自小父母双亡,家贫如洗,7岁就投靠守寡亦贫寒的姐姐,姐姐平目靠替人洗衣维持生计,但她却不遗余力地支持弟弟读书,希望以后会有出息。王拯聪颖好学,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考中进士,被任为户部主事。因钦慕包拯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而改名“拯”。  相似文献   
78.
1895年,托尔斯泰67岁。可是,他却在这年的3月,以日记的形式草拟出一份遗嘱:  相似文献   
79.
著名文学家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为灵魂建一块高地,才能俯视尘世、从容自信,不流世俗。”托尔斯泰正是为自己建起灵魂的高地,才顶住了沙皇的迫害和文坛卑鄙小人的污蔑,放弃了贵族生活,从豪华的庄园搬迁到偏远的乡下,  相似文献   
80.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之一,但他小时候却没有好的学习条件。他12岁辍学后,进入一家印刷厂当学徒。不久,富兰克林就对写作萌生了强烈的兴趣。此时,恰逢《新英格兰周报》在该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