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挂历图文并茂,很有装饰效果,但由于它一月一页,并不具体指出当天是哪一日,使用起来并不实用。只要我们巧动手,就可变月历为日历,每天的日期就具体显示出来了。一、制作方法1.月历一般将每月的日期排成5行7列(星期日~星期六),我们用一张卡纸,裁成稍大于日历部分的长方形。对准日期的位置刻出7×5=35个方洞,并在卡纸四周对准每列、每行,刻24个略宽于方孔的切口。  相似文献   
22.
龙山花鼓     
我家乡的花鼓可不是李谷一奶奶唱的那种花鼓戏。花鼓的鼓面直径有二十多厘米、高十来厘米,用一根红绸子系在鼓的两个耳子上,站立的时候挂在脖子上敲打,坐着的时候双腿交叉夹着鼓敲打。两根鼓棒,每根长七寸,从不同侧面凿三个小方孔,嵌入铜眼钱。花棒敲打起来,铜眼钱相互碰击,鼓棒上下翻飞,落鼓合拍成音。  相似文献   
23.
刘存忠 《收藏界》2010,(12):78-79
古代安南即现在的越南国,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间,即北宋开宝三年,安南已开始铸行汉字方孔圆钱,"太平兴宝"钱就是安南的首枚年号钱。但当时铸的钱都是小平钱,安南何时始铸大钱,史籍无详载。笔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宝"折三型钱,该钱是从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开门,锈蚀入骨。  相似文献   
24.
笔者于2008年下半年北上寻泉之旅期间,有幸在上海集到一枚战国"半圜"钱,直径27毫米,穿径8毫米,厚0.5毫米,重约3.5克。该泉生坑,青铜质,从边沿一小破裂处可以看出,青铜质因年久已经严重氧化。钱文为古代大篆书,横读,内穿亦圆,也称圜钱。圆孔不规整,呈喇叭口形状,此乃中国古代钱币从刀币、布币向圆孔、方孔钱币过渡的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25.
在日本历朝历代铸造的方孔圆钱中,常见品种多为光背,亦有背星号及记地、记数和记年者,但背"水波纹"的只有当四的"宽永通宝"和当四的"文久永宝"。  相似文献   
2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3000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全球最原始的金属货币。历史上最早出现钱字的货币是三国时期的"太平百钱"。钱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些有趣的别称和逸事。第一个称呼:泉。战国时期称钱为"泉",主要还是从古钱外形演绎而来的。因为秦半两,外圆内方,具有"周流四方"的意义,故泉就泛指外圆内方的方孔钱。泉是由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再流向四面八  相似文献   
27.
黄绍锦 《收藏》2013,(1):97-97
福建通宝系民国初年福建地方铸币。武昌起义胜利后,福建革命党人也立即响应,推翻了清政权,成立了福建省军政府,由孙道仁任都督,发布了一系列政令。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发纸币,维持金融稳定。”不发纸币,就得发铜币,为区别于历史上封建帝制所铸的方孔圆钱,故采用圆孔圆钱的方案,并以五色旗和铁血十八星旗为纹饰,以示纪念。福建通宝面文为...  相似文献   
28.
29.
胡盈 《大学生》2015,(5):44-45
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的前身是创办于一九五二年的历史系文物陈列室,收藏古代历史文物大约五千件,钱币大约二千件,后钱币陈列单独分出,发展成为古钱币博物馆。馆内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到民国时期的银元,门类齐全,序列完整,保存完好,是上海市首批高校民族文化特色博物馆之一。作为一名博物馆管理人员,我看博物馆及展品的视角与其他参观者不同,也能接触一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说起古钱币,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一定是"孔方兄"(方孔圆钱)的模样。其实钱币家族是一个丰富、庞大的家族,有各种各样的身材和外貌。小小一枚钱币,涵盖了社会经济信息、艺术审美、文明发展,中国古代钱币史的发展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30.
例题:在中国古代钱币发展史上,最具开创意义并影响深远的货币是(A) A.秦半两钱 B.汉五铢钱 C.唐庸调银饼 D.唐开元通宝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诏令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秦朝虽然是一个二世亡国的短命王朝,但是秦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货币形制,继续在中国沿用两千一百多年,直到民国初期才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